随着“2025年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硒韵安康春 茶香满秦巴”“跟着赛事游商洛”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汉中、安康、商洛等地进一步彰显“生态+文旅”“生态+康养”等产业模式的特色魅力。陕南地区正通过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努力打好手中“生态牌”,积极增进地区生态福祉。
秦岭陕西段森林覆盖率超80%,其中陕南处于秦巴山区腹地,森林覆盖率接近70%。
近年来,陕南3市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依托生态、农业、文旅等特色优势,加快生态价值转化,在绿色循环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如留坝县作为全国首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在立足生态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发生态资源,培育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生态产业链。安康位于天然优质富硒区,积极打造的富硒产品产业链,成为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目前,安康市富硒食品规模以上企业超250家,综合产值达760亿元。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陕南依然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
加快陕南地区生态价值转化,对于当地实现绿色循环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深入实施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地区传统产业向高端绿色、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力。其次,要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充分用好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在全面落实纵向生态补偿的同时,探索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资源环境权益市场交易,完善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最后,要不断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用好政策支持和技术帮扶,吸引耐心资本,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路径,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