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调查研究”位列中央八项规定第一项,明确要求“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然而,当前个别单位调研时存在“先射箭后画靶”的不良倾向。有的事先设定结论,把调研当作“补程序”;有的有选择地听取汇报,现场调研只看想要的结果;还有的甚至要求基层代为预写调研提纲、提供初稿等。此类调研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加以纠治。
结论走在调研前,无疑落入了形式主义陷阱。调查研究本应深入基层解剖麻雀,摸清问题本质、寻求解决路径,但“求证式”调研如同带着“有色眼镜”,使调研人员形成思维定式,偏听偏信与事先结论相符合的内容。如此,不仅发现不了真问题、找不到实对策,还可能造成政策制定与群众需求脱节,更加助长了“盆景式迎检”“注水式汇报”等歪风。
破除“先射箭后画靶”心态,各级干部必须树牢正确政绩观,主动卸下经验主义滤镜,杜绝先入为主思维,真正把群众呼声视为首要考量。要严格执行“四不两直”要求,在调研中绕过“盆景”,直插矛盾集中的地方,听真话察实情,尤其注重探究事先不掌握的情况,带着疑问查到底、顺着问题追到底,力争发现新问题、掌握新动态。当然,预防“先入为主”也并不意味着忽视前期准备,调研前需尽可能摸清基本情况,保持客观心态,做到了解情况而不预设立场,事先预演而不妄下定论。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想要了解什么搞清楚、弄明白,到达现场后直奔主题。唯有此,才能挤出形式主义水分,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
整治调研歪风,还要完善相关机制。健全调研成果转化机制,拓宽基层发声渠道,打破“报喜易、报忧难”的信息梗阻,建立问题清单,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做到“发现一个、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问题发现情况、问题解决成效纳入考核体系,重点考核矛盾化解率、群众满意度等要素,强化监督问责力度,对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倒逼调研从“找证据”转向“解难题”。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带头转作风、改文风,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好调查研究,真正使调查研究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密切干群的“连心桥”、改进作风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