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莫把网格当“箩筐”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4-03 11:23 作者:赵菲

网格化是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也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近年来,各地探索以网格化管理机制为抓手,划分覆盖县区、乡镇(街道)、小区等主体的综合网格、专属网格,构建起了开放式、区域化、全覆盖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属地管理和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合力不强、效果不佳的问题,甚至出现“责任转嫁”的现象。

网格化管理是基层应对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工作机制不完善、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比如,有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部门将业务工作职责随意转嫁,加重基层网格员工作负担,挤占了网格员服务群众的工作精力和时间。网格不是个“箩筐”,不能什么问题往里放。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要参照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及“费随事转”要求,建立网格事项准入和退出机制,合理确定纳入网格管理的工作事项和内容,让网格员卸下包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

网格职能定位不清、权责模糊,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个别牵头职能单位责任意识不强,把本该自己亲力亲为去落实、去完成的任务和需要基层配合的工作,通过社区“万能章”“责任清单”等形式,甩手给社区、转嫁给网格,致使村(社区)网格员疲于应付。为基层减负增效,关键在于从源头上厘清权责。要建立网格事项权责清单制度,明确部门、属地、社区网格各自职责。要通过完善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等方式,推动部门力量下沉,加强培训指导,合力攻坚推动工作。

资源共享是网格化治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难点。当前,村(社区)的大量基础资料无法在相关部门间进行共享,导致存在一份资料上报多个部门、重复报送的情况。同时,因网格化管理与政府部门行使职能之间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持和信息共享,居民群众在遇到问题时,村(社区)无力及时解决,给工作带来了被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要探索网格化管理智慧化建设,注重信息的日常采集、维护更新和部门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网格员队伍轻装上阵,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