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宁德》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当习近平同志刚来宁德工作时,当地的许多干部兴奋又期待,认为大发展的号角要吹响了。然而,在宁德的第一场全体会上,习近平同志一边保护大家的热情,烧温火,做出肯定,一边基于当地实际情况,给大家泼了一盆“凉水”。后续,那些要烧“三把火”的不切合实际的超前论调消失了,人们开始冷静下来思考发展之路。
泼“凉水”的做法在烹饪中常见,如煮饺子和汤圆时,待沸水翻腾之际添一瓢凉水,看似打断了蒸腾的热烈,实则既防止了内外温差过大而表皮破裂,又确保了整体均匀受热而避免夹生。对于干部而言,适时泼“凉水”有助于克服急躁情绪,坚持冷静思考,保持战略定力和行动能力,在准确认识现有条件和客观实际中找寻正确发展路径。
但要看到,事物的蒸腾往往伴随迷眼的水雾,干事创业亦如是。有的干部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政绩冲动,在认识上贪大图快、好高骛远,在行为上急功近利、眼高手低,不愿沉下心做实事、行小事。有的“雷声大、雨点小”,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收效甚微。有的“调子高、担子轻”,看似热火朝天,实则内里夹生。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矛盾风险交织叠加,尤需涵养泼“凉水”的智慧。既不能因阶段成效沾沾自喜,也不因短期困局方寸大乱,始终以全局视角审视局部、以长远眼光丈量当下。党员干部需保持“手中有凉水、心中有火候”的历史耐心和政治定力,在战略推进时保持“沸而不破”的冷静,在战术执行中实现“热力均衡”的稳妥。
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越是情绪高涨,越要冷静思考;越是铆足干劲、蓄势待发,越要明确路径、切中肯綮。“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党员干部当常备“冷思考”的智慧,既不被乱花迷眼而盲目冒进,也不因风吹草动而进退失据。这种清醒不是畏葸不前、保守退缩,而是对规律的敬畏、对风险的预判、对实际的把握,让决策始终建立在坚实的事实地基之上。事业突破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耐力与毅力的马拉松。在战略规划中,要以清醒思维减少大操大办、乱干盲干,审慎谋篇、科学布局;在实际作为时,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善于发现花团锦簇、平流无波下的隐患;在成效检验时,要以客观理性评判成绩和不足,确保既有当下实效又有久远长效。
泼“凉水”是过程,煮“沸腾”是结果,成“佳肴”是最终目的。泼“凉水”在于控温有方、烹饪有道,如果将泼“凉水”与煮“沸腾”割裂开,只下凉水,却没有后续举措“添柴加火”,则同样无法成功。面对重大战略的贯彻落实,需以“沸水之势”凝聚攻坚克难的锐气,用“凉水之智”构筑行稳致远的根基。面对创新突破的瓶颈时,要有乘风破浪的拼劲闯劲,也要具备滴水穿石的攒劲韧劲。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既不着急忙慌,也不懈怠拖延,以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张弛有道中让干事创业的热情与理智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