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爽/绘)
基层工作中,有少数干部习惯当“应声虫”,机械执行上级政策安排,把表面上的服从安排当成懒政怠政的遮羞布;缺乏担当,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似满口答应、积极回应,实则碰到困难“绕道走”,扰乱干事创业良好风气。
“应声虫”的产生由多方面原因导致,部分干部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欠缺,对政策把握不准导致“水土不服”;存在“不作为则不犯错”的“懒政思维”,工作中只唯上不唯实,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视而不见;考核机制不够完善,重痕迹轻实绩的倾向尚未根除,缺乏持续有效的引导激励机制。
“应声”本质是“应付”,阻碍事业发展、削弱为民实效。要下沉基层一线锤炼实战本领,多捧几次“烫手山芋”,提升综合素质,克服“本领恐慌”。要坚持不“应声”而听“民声”,把群众的点滴小事放在心上,用实干实效诠释担当作为。要优化考核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将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纳入考核,建立“容错清单”,让党员干部成为愿为敢为的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