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什么样的政务服务才算“好”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25-03-25 14:44 作者:范孝东

什么样的政务服务算是好服务?时代在变,评判的标准也在变。

近年来,在大数据、互联网加持下,政务服务网络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数据多跑路”不仅能让“群众少跑腿”,甚至可以“零跑腿”。

这就是政务服务便民的“至高境界”了吗?不是。日前,浙江杭州一位新手宝妈的经历再次刷新了政务服务的高度——“无感办”。

她在生娃住院时,根本没想到申请生育津贴。当地医保部门主动帮其启动了申请流程,并在其出院时审核通过,5天后资金即拨付到账。

整个流程“全无感”,结果却非常有获得感。不得不说,这样的服务,已经不能用“效率”二字来形容了,简直既贴心又暖心。网友点赞之余,有了更多期待:我们这里的服务也能“无感”吗?“无感”服务还能再多些吗?

“无感办”肯定会越来越多。因为压缩、简化、再造办事流程,把最大的方便留给群众、企业,一直是政务服务不断迭代升级的方向。

从具体实践来看,除了生育津贴在一些地方实现了“无感办”,不同形式的“无感办”已经在多个领域实施。

比如,惠企政策资金“免审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实现惠企资金直达快享。

又如,安徽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通过直接取消、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实现证明免提交,让群众、企业不用为“奇葩证明”等难题犯愁。

再如,“高效办成一件事”,将需要多部门办理或跨层级办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为企业、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生育津贴“无感办”,便是“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的成果之一。

这些改革探索,最大化缩短乃至消除政务服务需求侧与供给侧的距离,让结果更快直至“无感”到达办事主体。

但也要看到,政务服务改革在不同领域进展各异,在不同地方的落地效果也存在差距。

有些地方虽然给出了“只进一扇门”的承诺,但“入门”后还是要办事人在不同部门间“跑腿”。还有的“网上办理”虽然名副其实,但等待审核的时间太长,“数据跑路”的效率还不如真人“跑腿”。

这说明,当前一些政务服务距离社会期盼有一定差距,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距?

客观来说,硬件设施需要跟上。政务服务改革不仅是审批制度的改革,还要相应的服务平台支撑。近年来,各级各地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步入快车道,政务服务体系全面进入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发展阶段。但总体来看,各地统筹的方式和深度不一,分散建设、分头推进等问题仍然存在,部门藩篱、数据孤岛现象还未破除,导致一些政务服务平台集成化水平不高,难以支撑“只进一次门”“最多跑一次”等举措落地。

主观而言,没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政务服务改革,需要技术赋能。一定程度上说,改革正是因新技术、新手段的广泛应用才得以实现。但政务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倘若淡化了为民服务的初心,那再好的技术恐怕也难以用到实处。这也是为何有的地方已经实现了“无感办”,有的地方还得群众去“跑腿”的原因。

只要真想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真能做到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和企业,那所谓的线上线下“两张皮”、数据孤岛等制约政务服务发展的关键问题,大概率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所以,能让服务“无感”的,除了技术,还得用心。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