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提高党员培训“抬头率”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3-24 11:15 作者:何洲宇

坚持内容为王,构建兼具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的课程体系,让党员教育培训真正成为思想淬炼的熔炉、实践创新的引擎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承载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锻造队伍的重要使命。然而,部分培训课堂仍存在学员低头玩手机、机械记笔记、被动听讲授等现象,“抬头率”居低不上。要紧扣新时代党员队伍的结构性变化,按需施教、精准发力,真正让党员教育培训入脑入心。

把课程类别设置“精”。随着社会分工细化、新兴领域崛起和党员发展标准的优化,党员群体已呈现年龄跨度大、职业分布广、知识层次多、实践场景杂的特征,对教育培训的精准性提出更高要求。若延续“一刀切”“大锅饭”的粗放式培训模式,容易出现“供需错位”,导致“抬头率”持续低下。要按领域划分“主赛道”,针对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等不同领域党员,设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作风建设、科技创新等专属课程体系。要按层级定制“子菜单”,区分领导干部、普通党员、流动党员等群体,设置决策能力提升、基础理论强化、线上动态学习等多元化课程模块。要按需求动态调整培训框架,建立“需求调研、效果反馈、跟踪评估”的闭环机制,及时优化课程结构,确保“因需定课”。

把课程内容设置“细”。培训内容作为连接党的理论创新与党员能力提升的“转换器”,直接决定着教育培训的成效。当前,部分培训存在内容陈旧化、学用脱节等问题,党组织对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把握不足。要坚持内容为王,构建兼具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的课程体系,让党员教育培训真正成为思想淬炼的熔炉、实践创新的引擎。将党的创新理论、党章党规作为必修课,及时融入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等前沿课题,同时开发选修课,满足差异化的学习需求,确保教育内容“保鲜”又“解渴”。在落实中央规定的基本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开发本地红色资源,开发“微党课”、编写“乡土教材”、设置现场教学点,把培训内容做出当地特色,引导党员见贤思齐,跑好新时代的“接力棒”。

把课程形式设置“活”。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难以满足党员对教育培训场景化、个性化、趣味性的需求,亟需以信息化手段重构教学方式。要打造“云端课堂”矩阵,依托网络教育平台推送“微党课”,同步优化线下“实景课堂”,组织产业园区观摩、重大项目跟学等实践教学。要讲授与互动并重,推广案例研讨、情景模拟、辩论赛等互动教学,使课程形式更加生动形象,让党员想听、愿看、爱学,在互动中提升培训质效。要把“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对在职党员实行集中学习,对流动党员开发“移动学习包”,对年老党员开展“送学上门”,实现教育覆盖“零死角”。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