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破解“水土不服”之困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3-05 10:48 作者:范志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一些年轻干部初入农村基层,容易因经验不足、认知偏差、情感疏离等问题,陷入“水土不服”的困境。要以组织赋能强根基、以实践淬炼提本领、以机制创新激活力,推动实现从“身入”到“心驻”的跨越,让青春力量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织密组织纽带,破解根系悬浮之困。年轻干部的“水土不服”,表象是能力不足,根源在于对基层了解不够、感情不深。部分干部驻村后身入心不入,或依赖“表格治理”,或困于“语言壁垒”,本质上反映了组织培养体系与基层实际需求的结构性脱节。要构建供需适配的精准输送机制,根据专业特长选派干部,实现人岗相适;为年轻干部配备政策、实践双导师,及时完成村情民况等“突击补课”,实现从外来户到本地通的转变。要将年轻干部深度嵌入村级治理体系,明确其在村务决策、矛盾调解、产业发展中的具体职责,通过担任党建专员、产业顾问等角色,推动直接参与村“两委”核心工作,完成从旁观者向局内人的角色转变。

淬炼实战本领,打通能力错位之阻。年轻干部多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但往往对农村工作的复杂性、乡土社会的特殊性认识不足。要围绕基层治理高频场景,开发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实战课程,通过模拟村民议事、突发事件处置等情境,让干部在角色扮演中掌握土办法、活经验;同时,建立“问题诊疗库”,收录典型案例及解决方案,供年轻干部学习借鉴,实现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法走。鼓励年轻干部结合自身特长优势,将现代管理理念、数字化工具引入基层,借助抖音、淘宝、AI等“新农具”,竞速直播带货、全域旅游等新赛道,让更多本土特色产品出彩出圈,把“穷坡坡”变成“金窝窝”。

激活内生动力,扭转身沉心浮之局。有的年轻干部将基层经历视为镀金跳板,“身在曹营心在汉”。要推动年轻干部个人成长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让“过客心理”自然转化为“扎根情怀”。构建成长型事业平台,将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转化为“攻坚榜单”,鼓励年轻干部“揭榜挂帅”,赋予其充分资源调配自主权,让年轻干部的个人理想抱负得到充分施展。常态化开展“我为乡亲办家事”行动,在炕头走访、板凳夜话中增强情感交集,在医保代缴等微服务中培养乡土情怀。明晰年轻干部基层服务管理办法,探索积分制,将矛盾化解数、项目落地数等量化指标转化为“职业发展资本”,对长期扎根基层且分数领先者,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定期谈心谈话,及时疏导心理压力,增强年轻干部归属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