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走出“对蜂窝煤”怪圈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2-17 11:22 作者:何国勇

烧过蜂窝煤的人都有一种习惯,就是在加入第二块蜂窝煤时,会将所加蜂窝煤的蜂窝眼与第一块底煤全部对齐,保持空气流通,这样煤才能充分燃烧,火焰也才会更旺。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和单位也习惯于“对蜂窝煤”,上面作出了某个决策、出台了某份文件、布置了某项任务,下面就“依葫芦画瓢”,机械照抄照搬,刻板执行落实,全然不顾地方实际。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确保不走样、不变味,原本无可厚非,但如若一味上行下效、如法炮制,这不仅是不认真、不细致的问题,更是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暴露出日常工作状态庸懒散慢,形式主义歪风蔓延。

顶层设计往往更多站在全局角度,立足长远擘画理想蓝图,统筹兼顾寻求问题“最优解”,强调的是整体规划、系统布局。而基层有基层的实际,切不可坐在办公室里“粘贴复制”。“对蜂窝煤”风气的根源,还是党员干部自身思想认识有偏差,对待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满足于交差了事、敷衍应付,不入脑、不走心地照搬照抄,不唯实、只唯上地机械执行,导致了政策落地“水土不服”,还容易滋生新的形式主义。

谨防出现“对蜂窝煤”的现象,抓好作风建设是关键。在执行上级决策部署过程中,既要牢固树立对标看齐意识,吃透精神实质,把准核心要义,努力让上级精神“养分”融入到基层土壤之中;又要“到哪个山唱哪支歌”,因地制宜、因事施策,把上级决策部署与自身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工作举措,保证决策更具生命力、更有执行力,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要把“对蜂窝煤”突出问题,纳入日常监督、政治巡察的重要工作中来。以案为鉴、以案示警,压紧压实责任,传递传导压力,坚决杜绝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对不想“动脑筋”、只想“走捷径”的党员干部严肃批评教育,对敷衍塞责、失职失察的领导干部严厉处理问责,以此警醒和激励党员干部脚踏实地、担当作为。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