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要求切中时弊,凸显了中央坚决整治干部作风的坚定信心。
干部在履职过程中,既要“向上看”,也要“向下看”。“向上看”,意味着对上负责,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各项政策方针。“向下看”,意味着对群众负责,确保将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各项要求落实到位,让政策红利惠及广大群众。“向上看”和“向下看”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二者缺一不可。
然而,从现实来看,情况并不令人满意。有的地方为应付上级工作检查,对沿线多个行政村建筑的墙体喷漆刷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有的地方拆除群众房屋附属建筑和生活菜园,通过“垒大户”“堆盆景”,打造检查调研“经典路线”;有的地方为向上级展示“政绩”,虚报经济指标……从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通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例来看,一些地方党员干部热衷于对上表现,不惜以牺牲群众利益、忽视工作实效为代价的情形不在少数。这种只唯上、不唯实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一方面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惠民政策在层层作秀中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侵蚀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消耗着党群干群鱼水情。长此以往,会让党员干部与初心使命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仔细分析,“对上表现、对下不负责”问题的背后,既有个别党员干部思想偏航问题,也有一些地方考核机制和用人导向问题。比如:考核考的是材料还是实绩?用人用的是“演技派”还是实干家?这些问题若不从根子上解决,只唯上、不唯实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会隐蔽变异、愈演愈烈。
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势复杂、任务繁重,靠“作秀”“造景”和“表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在实践中锤炼出既“向上看”也“向下看”的责任与担当、能力与素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多做实事、少务虚功,真正把功夫下在为民服务和推动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