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牢记“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14 15:35 作者:周磊

阅读提要

牢记“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持之以恒为基层松绑减负,就是要把基层手脚从“权责失衡”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

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精简村级工作机制和牌子,减轻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负担;规范明晰基层权责,让“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各地各部门围绕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减轻村级组织负担、清理规范“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等事项,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近日,刊发在《人民日报》的一篇主题为“一份不该制定下发的‘红头文件’”的来信调查,也让我们看到,为基层减负不是一时一地的事,而是要持之以恒抓下去的长期工程。这份“红头文件”之所以不该制定下发,一是文件制定的主体存在随意向下摊派任务、转嫁责任的嫌疑,二是通知本身的内容也与相关规定不符。这一类走了样、变了形的“红头文件”,令基层疲于应付。

“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从湘北的港中坪村,到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深入多地调研,持续关注基层减负,既彰显了“必须减”的坚定决心,又体现出“怎么减”的深入思考。牢记“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持之以恒为基层松绑减负,就是要把基层手脚从“权责失衡”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

从辩证角度来看,压力传导也是落实工作的必要之举。但揆诸现实,仍有一些部门和地方习惯以“属地管理”的名义,把本是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层层下移,认为“布置下去了”就等于“工作完成了”;有的甘当“文件中转站”,利用行政手段或隐形方式向基层摊派指标任务,“履职尽责”成了“层层卸责”,层层传导成了层层加码,“张口要,闭口到”的紧急任务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把什么事都压给基层,看似抵达了基层,实际上不仅解决不了真问题,反而容易催生新问题。随着社会治理的重心不断下移,许多工作离开了基层这个“轮子”都转不了,可如果基层工作的摊子越铺越广,“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就会愈发显现。

牢记“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关键在于厘清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越是看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无可替代性,越要尽可能地理顺“千条线”,把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搞清楚,厘清面向基层决策、任务分配的流程规范,不把什么事都压给基层。用好用活“一根针”,既要给基层下达“过河”的任务,又要切实指导帮助其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让基层有条件、有资源、有能力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箩筐不怕沉,扁担就一根。”只有担子重量适中,挑起来才稳,走起来才快。持续为基层减负是一道同题共答的必答题,各级各部门都要把责任和压力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形成上下一心、同频共振的强大治理合力。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