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谨防“考核依赖症”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4-12-26 10:38 作者:张卓愚

考核不是“万能钥匙”。如果习惯于把考核当成一个筐,事事当重点、项项设考核,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的总量和频次,同类事项可以合并的要合并进行,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近年来,一些部门过度强调和看重考核权,都想在考核中占有更重分量,简单依赖考核推进工作,以盯着干代替带着干,不仅加重了基层负担,也容易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考核不是“万能钥匙”。重点工作落实到哪里,考核就跟进到哪里,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习惯于把考核当成一个筐,什么工作都不分主次轻重往里装,事事当重点、项项设考核,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对于考核部门来说,将安排的工作、想达到的效果都写进文件、列入考核办法中,是最简单的工作方法。但对于被考核部门来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百十项考核指标,“千分制”甚至“三千分制”,事事重要反而沦为事事都不重要,项项考核反而变成了项项都没有考核。其结果,要么是在资料、数字上做文章以完成任务,要么是在考核时不断托关系、讲人情,用印象代替考核指标完成。

“甩手掌柜”反映的是政绩观问题。过度的“考核依赖”,本质上是一种本位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有的“只挂帅不出征”,接到任务“分果果”,名为属地管理、监督考核,实际上还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顾忌“洗碗效应”,责任单位能多排就多排,能排多少就排多少,伺机将任务化整为零,为自己分化责任;有的热衷本末倒置,把分工、考核等方法举措当作落实结果,一分了之、万事大吉,责任就到此为止,只求留下任务“分”的痕迹和考核“走”的足迹。这些行为,说到底还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只有始终以推动干事创业作为考核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才能确保考核不跑偏走样。

盯着干不如带着干。与其用考核盯着干、催着干,不如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把该抓的工作抓到位,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合理传导压力,科学制定考核计划,让考核的指挥棒始终指向效率、导向问题。应因地制宜,理清那些基层“应该接、接得住、接得好”的工作任务,把责任清单化、具体化、项目化,形成“以单明责、按单履责、照单考责”的责任闭环。推行“一考多用”,避免数据重复收集,考事、考人相衔接,指导、监督相结合,减负、赋能相协同,实现考核结果的共通共享共用。跳出一时看平时,跳出一段看一贯,慎用“一票否决”“一考定终身”等一刀切的办法,实现以考促干、以考创优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