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整治基层形式主义须“久久为功”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12 11:37 作者:王启超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支撑,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基层负担过重、基层减负成效不足成为基层治理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形式主义是基层减负的大敌,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并健全长效机制是破解基层减负难题的关键一环。

基层形式主义是指在基层工作中出现的过分注重形式、程序,追求表面功夫而忽视实际效果和群众需求的现象。在基层实践中,一些基层干部存在形式主义的老问题,它主要表现在会议发文、督查检查考核、问责追责、调查研究、基层党建以及服务群众等一些突出方面。近年来,一些饱受诟病的形式主义之风得到遏制,但在基层工作中又出现了新的形式主义隐形变种,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类:一是新“痕迹主义”,一味追求痕迹,陷入为留痕而刻意制造痕迹的怪圈,如党建管理中的“材料工程”、调查研究中的“摆拍作秀”、日常管理中的“刷脸定位”等;二是“数字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导致信息平台功能碎片化肢解,如诸多的政务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工作群衍生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三是“被动的形式主义”,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兢兢业业的事务主义来简化攻坚克难的任务,避责心理取代实干创业的进取意识,不出事、不担责的象征性执行成为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

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的成因十分复杂,具体而言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绩观错位为形式主义提供了主观意愿,部分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偏差导致权力观、利益观错位,偏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方向,想尽一切办法去讨好取悦上级而大搞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二是本领恐慌驱使形式主义成为工作惯性,一些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与基层干部能力本领密切相关,正因为能力本领不足、领导方式单一、工作模式固化,只好选择习以为常、轻车熟路的形式主义办法;三是官僚主义使形式主义得以滋生蔓延,形式主义表现在基层,根源却在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一些领导干部不熟悉也不了解基层,不了解群众的呼声与需求,布置工作任务时仅凭主观判断,不切实际地搞层层加码,迫使基层干部不得不以形式主义加以应对;四是考核偏差为形式主义提供了土壤,检查考核作为一种常规性制度本身无可厚非,然而考核部门过多、考核次数过频、考核指标不科学、考核方法单一等原因,则使得督查考核工作成为滋生形式主义的重灾区;五是制度漏洞客观上增加了整治形式主义的难度,主要表现为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相关规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低、问责追责制度泛化、个别上级部门盲目套用“属地管理”制度为基层加压等等。由此可见,要想真正整治形式主义,必须久久为功,健全整治基层形式主义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思想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解决干部政绩观错位、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优质的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通过提升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本领,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的中坚作用,确保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

二是健全科学考评的长效机制,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一方面是构建权责一致的职责体系,使基层干部明确自己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如何干得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是科学执行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多主体综合考评;在考核时间和节奏上,降低考核频率,延长单次考核时长,持续跟进绩效影响的评估考核。

三是健全问责、容错与激励的长效机制,解决基层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第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健全惩处问责机制,实现“监督-问责-惩处”有效衔接,畅通从监督预防到有效问责再到严厉惩处的体系机制。第二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鼓励探索、允许失误、宽容失败、有错必改的制度机制,及时为受到诬告错告的干部澄清正名。第三要坚持干部的正向激励,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激励保护、表彰奖励,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良好的政治生态。

四是健全数字政务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通过完善“互联网+政务”体系建设,推动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透明共享,纠正和根除因为信息闭塞所造成的形式主义现象。通过构建有效的线上+线下立体化工作格局,健全统筹管理、审核备案、评价反馈、清理退出等机制,大幅提升数字政务管理服务效能。

五是健全专项工作的长效机制,为解决基层形式主义问题提供坚强保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健全中央和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专项工作机制,牵头部门和成员单位履行主体责任,为统筹协调推进落实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作者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