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下”的干部对待组织调整存在抵触情绪、沉重压力,要找准“症结疙瘩”,涤清“思想杂质”,帮助干部卸掉“下”后包袱,锤炼“上”的本领,找到“上”的新路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重要举措。随着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力度的持续加大,干部“下”的标尺更加清晰、方式更加丰富、警醒效果更加显著。“能下”只是手段,“促上”才是目的。组织部门要坚决扛起“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政治担当,持续做好干部“下”后关心帮扶、跟踪管理工作,推动形成“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良好局面,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谈心谈话常态化,卸掉“下”后包袱。一些“下”的干部对待组织调整存在抵触情绪、沉重压力,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谈心谈话的目的是让“下”后干部消除隔阂、缓解压力、增强干劲。要找准“症结疙瘩”,用好谈心谈话这个“传家宝”,通过组织部部长专门谈、分管领导重点谈、党组织书记日常谈等方式倾听干部心声、了解思想动态,积极帮助“下”的干部找准工作不足、困难症结。要涤清“思想杂质”,引导“下”的干部勤掸“思想尘”,瞄准“下”的原因精准分类施策,正确看待进退留转,自觉接受安排、汲取教训,树立“鼓足干劲勇担当,重振旗鼓再出发”的勇气,重新焕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要消除后顾之忧,当好干部“娘家人”,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了解干部内心诉求、思想顾虑,及时落实好调整后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主动帮助干部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下”的干部轻装上阵再出发。
培训锻炼精准化,锤炼“上”的本领。针对部分“下”的干部担当精神不强、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锻炼。坚持凝心聚魂,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好党校、网络课堂、现场教学点等资源,以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奋进力量,引导“下”的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持续增强奋进新征程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对症下药,精准化开展专题培训,根据干部能力短板不同,分类开展经济发展、应急处突、群众工作、城市建设等培训,以精准的专题培训持续为“下”的干部强筋壮骨、充电赋能。坚持实战练兵,注重给“下”的干部提供锤炼担当本领的舞台,常态化组织一线岗位锻炼,把重点项目、信访维稳、经济金融、营商环境“四个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下”的干部的主战场,推动他们在一线锻炼中大展拳脚、积攒信心。
考核评价规范化,找到“上”的新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难点在“下”,重点在“下”后再“上”,要公正客观对待“下”的干部,不能戴“有色眼镜”,不能搞不教而诛。标准要明,制定“下”后干部管理细则,坚持与同级干部同样管理、同等要求、同步考核,健全一线考察、专题调研、平时考核等在内的多角度跟踪管理体系,做到全方位了解、多方面印证,全面考准考实“下”后干部综合表现。管理要细,建立“一人一档”纪实档案,不断丰富拓展“下”后干部跟踪管理内容,做细做实“正面实绩+负面评价”两张清单,多渠道、多层次记录干部真实表现,有理有据推进“下”后干部再“上”。渠道要通,针对知错能改、表现突出的干部,科学细致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大胆破除不敢“上”的顾虑包袱,及时推进干部再“上”工作,让“下”的干部知警醒、有奔头、肯奋进,切实推进能上能下常态化。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