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从实际出发制定改革举措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4-10-28 11:12 作者:李静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找准自身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切合实际,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不断创造辉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确立,到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再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的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确立的思想路线,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重要方法论基础。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

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必须深入研究客观现象、分析客观规律、把握客观要求。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发展条件、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制定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和政策举措的推动下,各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各地区面临的短板和问题各不相同,区域发展改革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各地区各部门只有坚持全国一盘棋,立足实际、发挥本地区本部门的比较优势,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在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中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找到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群体的人民群众,需求的种类和层次同样存在较大差别,精准识别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因需施策、有的放矢,不仅考验着社会治理水平,而且对制定具体的改革举措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把这些需求和差异把握准了,制定的政策才更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是新阶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抓改革、促发展,繁重的任务在地方,基本的抓手也在地方。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不仅要有战略的眼光,找准地方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还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既要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摸清楚、盘透彻地方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协商议事、网络问政等多种渠道,深入细致地了解地方实际和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革清单”,还要全面发掘地区改革的潜能和优势,做到心中有数、知根知底,让改革举措体现地方特色,切忌“什么热门就干什么”“一味讲求大而全”。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再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在推行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因此,必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村居社区、融入民生日常,查找改革发展的短板与弱项。在对标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逐项研究落实中,努力做到改革的先行突破,紧密结合实际,谋划具有原创性、差异化的改革举措,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和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做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的“后半篇文章”。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复杂,改革面对的风险挑战越来越多。我们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准确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内涵、重点、节点,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才能推出真正管用、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性力量。要从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改革千头万绪,其成效如何,关键要看给人民群众办成了多少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在制定具体的改革举措时,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问效于民,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举措更加可感可及。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既要吃透中央制定的重点改革方案,不断完善落实机制,又要深入基层,从具体问题入手,使改革举措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