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田县城中心,东接友谊路、西至团结路的一条新修建的道路,被命名为“问勇路”。揭牌后,很多人专程来到这里,送上鲜花,表达敬意。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与情愫?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中,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四位戍边英雄英勇牺牲,陈祥榕烈士生前写下的这句话感染了无数国人。部队曾问陈祥榕的母亲姚久穗需要什么帮助,姚久穗说:“我没有要求,我只想知道我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连长回答:“祥榕勇冠三军!”“问勇路”由此而来。
以路之名,致敬英烈,可谓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于社会生活,路名代表着方位;于文化传承,路名延绵着记忆。这些年来,合肥的延乔路、唐山的大钊路、哈尔滨的靖宇街等一批“红色之路”频频“出圈”。这些路名不仅指引着我们走向远方,也带领着我们回到心灵原乡。每逢纪念日,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在路牌下,用鲜花和书信等形式致敬告慰先烈。可以说,这些路名已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载体。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万名。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祖国建设的热土、保家卫国的一线冲锋陷阵,种种牺牲与奉献,都是为了推动这个民族的由衰转兴、这个国家的重新崛起。作为承荫者,我们享受着他们孜孜以求的和平发展,理应永远心存感念、接续奋斗。
近些年来,从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到出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再到修订烈士褒扬条例,维护英烈权益的法规越来越完善。在一系列国家行动之外,把英雄的名字刻进城市的街巷,融入人们的生活,是在又一个维度,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提醒后来人:英雄从未走远,我辈继续前行!
爱国主义,英烈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充盈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期待在一条条纪念之路的指引下,英雄精神春风化雨、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