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精准绘制干部“肖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 发布时间:2024-09-09 11:18 作者:康文明 李顺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干部是否优秀、是否称职,不能只看“期末答卷”,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广泛接触干部,全面客观考准考实干部,把干部的“像”画得更实、更准、更像。

坚持专项考察与日常考察相结合。考察干部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工作,唯有做到长期坚持,才能全方位考准考实干部。要改变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接触干部的惯性模式,把专项考察与日常考察相结合,既采取自查自评、深度访谈、查阅核实等方式,又直接与一线干部谈话、听群众评价、看工作实绩,全方位了解干部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工作成效,切实做到看数据与察实绩相贯通。及时汇集干部各方面的信息,综合运用纪委、审计、信访等多种信息,建立干部信息大数据库,做到全方位、多维度地了解干部。把考察识别触角延伸到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对干部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其工作之外的状况,全面了解干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真实一面,做到既在“大事”上看,又在“小节”中察。

坚持共性考核与个性考核相结合。考核是干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了解掌握干部现实表现的重要途径。当前,干部考核内容同质化现象仍然存在,不利于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精准考察识别干部,需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一方面,设置德、能、勤、绩、廉等共性指标,另外一方面,结合改革发展实际或被考核对象岗位实际,突出差异化的分类考核,不搞“一张卷子考到底”,激励干部敢于在不同赛道上担当作为、创先争优。动态调整指标内容,做到按“岗”细化标准、按“责”落定指标,及时更新平时考核指标内容,让干部干事有目标、完成工作有成就感。加强过程性考察,看最终“数据”的同时看过程“事迹”,防止“一锤定音”,仅凭结果好坏定性干部。注重量化干部尽责、尽心、尽力程度,充分体现干部阶段性付出的指标,让真正会耕地的“老黄牛”甘于默默耕耘。

坚持一时一事与一贯表现相结合。一些干部起初干劲十足,干久了就出现懈怠情绪,这就需要提升干部考察的科学性,把一时一事与一贯表现相结合,既看一时,又看一贯。注重将干部日常考察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相结合,明确干部的岗位清单、工作清单和负面清单,定期开展对账对绩和专项考评,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建立常态化走访考察制度,推行无任用考察、蹲点式考察等方式,经常性近距离地考察识别干部,做到一时表现了然于心,一贯表现胸中有数。突出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将日常表现与关键时刻表现相结合,将思想素质和工作实绩相结合,既听其言、更观其行,做到好的要讲得出事例,差的要讲得明原因,让干部综合素质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坚持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相结合。考核的生命力在于结果的应用,不能“一考了之”。要把“唯分唯票”的考核导向朝“唯能唯才”转变,改变以“票数论优秀”和“个人好恶选优秀”的行为,莫让“两面人”钻了空子、让干事人寒了心。要坚持结果导向,把考核结果怎么用作为推动干部平时考察工作的有力抓手,让考核结果与职务升降、评奖评优、学习培训等方面紧密挂钩,避免考核搞平衡的现象,让干部真正有奔头。要将考核结果与待遇保障相结合,实现平时考核结果在年度考核奖分配中的差别化运用,让干部日常干多干少、干好干差在年底“一见分晓”。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