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人才政策是以人才为主体的,也是为人才更好发展服务的。在制定人才政策时,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以人才需求作为政策靶心,方能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人才。
当前,有的地方制定人才政策时存在政绩观、人才观错位,忽略了人才和当地发展的相适性,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搞起了政策朝令夕改;还有个别地区考虑不周全,以自我想象取代了人才需求,击不中人才痛点,浪费了资源。好的人才政策是能够匹配当地发展需要的。在制定人才政策时,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深入企业了解各领域用才的数量、素质需求,真正摸排好现有人才信息和人才缺口情况,以清晰的思路研究政策,保证招引的人才和当地发展相适应,让人才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有效避免片面追求“成绩”而造成的人才浪费。必须充分考虑地区经济状况等因素来调节政策,切不可打肿脸充胖子,既要保障对人才的许诺不打折扣落实到位,也要考虑长远,防止资源短期用完导致的政策福利断崖式下跌,真正以稳定有效的政策使人才安心放心,成为人才政策的赞扬者、宣传者。
制定人才政策,赢得人才满意,就必须倾听人才声音。人才具体需求有哪些,还是人才自身最清楚。与其自己想破脑袋,不如拿起调查研究这一有力法宝,通过前往企业、电话交流、组织活动等方式,与人才密切沟通,了解成长困惑、生活需求,根据人才所需优化政策供给。紧跟时代,用好线上手段,通过定期发放问卷调查、开放留言板等方式,征求广大人才对政策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调整优化政策。在发现借鉴好的人才工作做法时,要考虑是否符合地区自身实际,是否能够长久执行,以及与原先其他做法是否存在冲突,在经过研究讨论后邀请人才代表最终把关,确保政策真正满足人才需求,带动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