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改革命题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4-08-06 14:39 作者:丁建庭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从中不难发现,新质生产力的三大特征有所变化,即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调整为“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这是因为技术更加突出科学成果的实际应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特别是近代以来,18世纪,蒸汽机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机械化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电机和化工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原子能、航空航天时代;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一次次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劳动生产率的大飞跃、人们生活水平的大提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引领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到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从第一颗6G卫星发射成功,到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从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到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实践证明,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与此同时,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也不足,所以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要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早突破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全会《决定》围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目前,我国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因此,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体推进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引擎,改革是点燃这个主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潜能,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必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