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4-08-05 10:27 作者:字振华

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为解决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实现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和牵挂搬迁群众,多次赴地方调研考察搬迁安置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我们要以务实的举措、持久的定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建强组织,让群众“拢”起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要健全组织体系,按照搬迁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搬迁群众在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要求,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把支部建到小区、楼栋等,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带领和组织搬迁群众同心同向建设新家园。配强工作队伍,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储备,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体系,选派精兵强将充实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着力提升搬迁安置区基层干部队伍担当奉献精神和履职能力水平。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两个功能”,增强搬迁安置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搬迁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做好搬迁安置区后续帮扶的强大力量。

发展产业,让群众“富”起来。抓好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要落实帮扶政策,依托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推动帮扶资源向搬迁安置区倾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化消费帮扶,让搬迁群众得到实惠。发展特色产业,从安置地资源禀赋等实际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模式,盘活资源资产,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

促进就业,让群众“干”起来。稳定就业是搬迁群众生计保障的根本。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要强化多技能培训,坚持在全员培训上持续用力,依托用工企业、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等资源,围绕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用工需求,开展实用性技能培训,提高搬迁群众就业能力,推动搬迁群众生计方式转变。促进多元化就业,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强化搬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就业帮扶车间等的就业吸纳能力,持续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支持多业态创业,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结合自身优势特长,大力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积极落实帮扶政策,促进搬迁群众自力更生、创业致富。

完善治理,让群众“稳”起来。完善创新治理是实现搬迁安置区和谐稳定的关键。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要加强自治组织建设,规范安置社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强化安置社区管理队伍建设,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促进搬迁群众融入社区。完善网格化治理,调整优化网格布局,推行“多网合一”,推动资源向网格聚集、力量向网格下沉、措施在网格落实,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不断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做实做细矛盾纠纷排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在确保搬迁群众各项惠利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加快配套制度建设,畅通搬迁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等重点人群的帮扶救助、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帮助广大搬迁群众更好适应新环境、乐享美好生活。

优化服务,让群众“乐”起来。优质的服务、丰富的文化,是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要完善服务设施,推进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综合服务设施覆盖,持续改善搬迁安置区办学、医疗卫生等条件,实现搬迁群众生活救助、孤儿生活保障、婚姻登记、残疾人福利、惠民殡葬等业务就地办、就近办,把民生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健全服务体系,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深化“线上+线下”服务机制,充分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等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做好主动摸排、监测预警和救助帮扶,着力解决好搬迁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让群众住得舒心、安心。丰富精神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移风易俗和科学知识普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培育树立文明新风,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