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问计于民也要纳计于民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29 15:50 作者:王济川

近日,有报道称某地上级部门就为民办实事项目向单位职工征求意见。职工们积极响应并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单位也为此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汇总并上报。然而,在最终公布的项目中,却没有采纳任何一条职工提出的建议。职工认为,只“问计”不“纳计”,不是在真正征求群众意见,而是在变相搞形式主义。

群众的智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我们党的持续壮大,正是基于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党员领导干部在谋发展、作决策、抓落实时,应自觉俯下身子、迈开步子,问计于民,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所思所想,这不仅是对民意的尊重,更是对民智的集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制定的政策、制度尽可能切合实际,符合规律,反映民意。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只“问计”不“纳计”的现象并非个例。虽然政府部门主动问计于民的情况越来越多,但真真正正将听民声、问民意得来的“民计”落地落实落细的却并不多见。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怕负责、怕担责。他们虽然有倾听群众意见的姿态,但却不愿意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将群众的期盼变为能够推动执行的实际行动。这种畏难情绪的存在,使得“纳计”成为了一句空话,也严重挫伤了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问计于民,不仅是一种姿态上的亲民之举,更是一种深刻的责任感体现。这意味着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视作宝贵财富,积极采纳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此来解决问题、缓解民众忧虑。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听取意见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诚意——真心实意地接纳民众的意见建议,并以此为基础解决民众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体现人民至上的理念,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确保党的事业持续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