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仓颉文博馆讲解员讲解“公生明”戒石碑上的廉政内容。记者 甘甜摄
“翠竹刚直挺拔,虚而有节。我们应该像翠竹般坐端行正,清清白白做事,永葆清正廉明之心。”4月15日,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负责人林坤在同记者交流时表示。
不久前,林坤观看了由商洛市纪委监委“廉洁商洛”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非遗话廉”系列专题片——《竹语廉韵 清风传情》,对廉洁自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作为秦楚文化交汇地,商洛市境内拥有国家级非遗4项、省级非遗42项、市级非遗298项。商洛市纪委监委立足这一资源禀赋,联合市文旅系统梳理出7大类32项非遗技艺中的廉洁元素,积极探索“廉洁+非遗”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新路径,拍摄“非遗话廉”系列专题片,推动廉洁教育既“耳目一新”又“深入人心”。通过洛南静板书《包公铡侄》中“铁面无私天地鉴”的铿锵唱词,柞水渔鼓《清风谣》里传唱百年的廉吏故事,山阳剪纸《岁寒三友》中象征气节的松竹梅形象等,商洛市纪委监委为全市党员干部奉上了“廉洁套餐”。
去年9月至11月,商洛市举行2024年“廉洁文化商洛行”巡演活动,巡演的主要剧目是商洛花鼓戏《若河》。该剧以全国劳模、丹凤县商山敬老院原院长徐升莲为原型,讲述秦岭脚下洛河镇妇女若水树立廉洁家风、积极养老助残的感人故事,被列为2025年度全省廉洁文化巡演重点剧目之一。活动共演出15场,覆盖2万余人次。
在商洛,花鼓、道情等传统戏剧门类较多。其中,商洛花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托这些资源,商洛市纪委监委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商洛花鼓戏《若河》《情怀》《月亮光光》等精品剧目,通过文艺演出宣传廉洁文化故事,弘扬清廉之风。
“原来廉洁文化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展现。活动非常有趣,很接地气,让我们耳目一新。”1月8日,由商洛市纪委监委举办的“迎新春·颂清廉”清廉商洛优秀微视频展播活动结束后,市委政策研究室干部任拉利表示。
在这场展播活动中,商洛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地方戏曲研究院,探索用微视频的方式展现传统曲艺,阐释廉洁文化。
3月29日,由商洛市商州区纪委监委联合区文联、区文化和旅游局推出的清廉主题皮影戏《清官罗文思》在商洛市莲湖公园非遗小剧场上演,演绎清代商州知州罗文思凿山修路的廉政故事。“我们将廉洁文化与非遗小戏相结合,以古为镜、以史为鉴,以皮影戏的形式让更多干部群众接受清廉思想的浸润。”商州区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杨阳说。
在商南县赵川镇,10余名留守妇女成立了一家非遗剪纸社。她们创作了一幅12米长的《家风长卷》剪纸作品,展现了24个家风故事。展示该剪纸作品的短视频获得网友点赞。有网友在视频下留言:“原来廉洁教育可以这么美!”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商洛市委党校立足本地实际,筹备“洛惠渠宝贵传统”专题课程,并将其作为今后中青班的必修课。商洛市委党校教务处副处长谢丽娜介绍,专题课程将讲解洛南县洛惠渠的建设历程,通过先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不怕牺牲”的精神,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供干事创业的精神食粮。
同时,商洛市注重发挥阵地作用,优化整合仓颉文博馆等30余个教育基地,打造了6条廉旅主题线路。丹凤县循着红25军战斗足迹,建成留仙坪红色教育基地。镇安县聂焘廉洁文化园以清代廉吏聂焘治水的故事为主线,推出“沉浸式”实景党课,年接待研学人员超2万人次。
“我们将立足商洛丰富的非遗资源,深挖蕴含其中的廉洁元素,在创新方式载体、拓宽表达路径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廉洁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商洛市纪委副书记刘申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