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纪委监委将推行和深化片区协作工作机制作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县(区)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镇街纪检监察机构人员力量,协作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工作,有效破解县(区)纪检监察监督力量分散、“熟人社会”办案难、统筹联动不够等问题,切实提升基层监督工作质效。
突出力量整合,推动“人员联用”。合理搭建组织架构、有效整合人员力量是建立协作区的“先手棋”。汉中市纪委监委围绕“力量统筹、优势互补、精准高效”目标,按照“地域相近、便于协作、归口管理”原则,综合考虑人口数量、经济体量、地理特征和纪检监察机构人员力量等因素,将全市177个镇街划分为60个片区,实现了力量整合、协作配合、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一体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工作。建立“1+1+N+N”协作模式,由1名县(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担任“片区长”,1个县(区)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统筹若干派驻机构和镇街纪检监察机构组成片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室熟悉纪法政策、派驻机构熟悉职能部门业务、镇街纪检监察机构熟悉基层工作的优势,切实解决力量分散、人手不足难题,确保任务接得住、工作落得实,真正让基层监督实起来、强起来。
突出统分结合,深化“监督联动”。建立片区协作工作机制,绝非力量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发挥组织作用和系统优势。汉中市纪委监委专门确定两个监督检查室加强对县(区)落实片区协作工作机制的具体指导,定期分析各县(区)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片区长”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完善信息传递、沟通协调、整改整治等协作配合机制,贯通各个环节,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实现监督接力、方法贯通,做到联出合力、联出效率、联出质量。
突出贯通协同,抓实“线索联商”。汉中市纪委监委出台重点问题线索专题会议工作规范,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群,建立问题线索“底数清单”“处置流程清单”和“动态管理清单”,实行定期对账、销号管理、跟踪督办,传导工作压力,加强对片区协作的领导指导。如,留坝县纪委监委对教育领域问题线索逐条研判“过筛”,筛选出10条重点问题线索,由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案推进,对留坝中学两任总务处主任罗某某、彭某某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迅速查清两人挪用占用专项资金、收受贿赂等问题。
突出异地交叉,开展“案件联查”。“熟人社会”监督难一直是影响基层监督质效的重点问题。汉中市纪委监委完善案件提级管辖、指定管辖等制度机制,针对案情复杂、工作量较大的案件,由“片区长”牵头,统筹人员力量,集中攻坚、严查快办。针对重大复杂疑难线索和信访问题,抽调协作片区内其他镇街纪检监察干部交叉办理,减少人情干扰,确保案件查深查透。如,勉县纪委监委在核查该县周家山镇某环保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时,在市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的指导下,由县纪委监委相关纪检监察室牵头,相关纪检监察组和元墩镇纪委参与成立核查组,仅用1个月时间,初步核实了该镇周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许某某、县扶贫办主任史某某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并同步推进问题整改到位。
突出以案促治,促进“问题联解”。建立片区协作工作机制,目的是通过强化基层监督提升治理效能,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细落实。汉中市纪委监委坚守政治监督定位,统筹“室组地”、贯通“查改治”,推行政治监督“一地一重点”工作模式,逐县(区)确定监督重点,分类开展跟踪督导,以点带面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针对典型案件暴露出的问题,由县(区)协作区牵头纪检监察室承办,向发案单位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或提醒函;相关派驻机构围绕推动纪检监察建议或提醒函落实,督促驻在单位细化整改措施和具体责任人,建立落实台账,强化跟踪问效;镇街纪检监察机构紧盯基层落实情况,加强跟进监督,及时向纪检监察室反馈整改整治情况,形成“建议—督办—反馈”的工作闭环,确保责任落实、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