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全过程,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党的二十大报告单列一个部分,专题阐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春节前,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赵敏的日程被各项工作排得满满当当。1月6日,刚进行完一场庭审的赵敏来不及休息,又匆匆埋首于一沓案卷。
“新时代新征程,要更加自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司法需求,用更加有力量、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回应人民关切,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谈起对新时代司法工作的理解,赵敏语气坚定。
从事民事审判工作20多年,赵敏用青春在厚厚的卷宗里书写法官誓言,用信仰在定分止争中捍卫司法尊严,用真情在案件调解中收获百姓信任。
“有幸生活在伟大的时代,我更要努力奋斗,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赵敏说,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时代新征程上,她将赓续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捍卫宪法法律权威尊严,以忠诚担当诠释初心使命,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对此,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乌新刚有着自己的理解。“培育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不在于颁布了多少法令,而在于是否通过法律实现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乌新刚说,法院是法治的一扇窗口,而每个法官都是一个枢纽,只有笃行司法为民,坚持公正司法,用依法公正审判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法治保障,才能使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奠定全民信仰的坚厚基石。
作为审判战线上的一位“老人”,乌新刚总是不断提醒身边的年轻人,法官的目光不能仅仅投射在案卷上,还要透过卷宗看到案件背后的价值导向和社会影响。
“对于刑事法官而言,公正是一辈子的坚守。刑事法官法槌起落间,彰显的是对法律的坚守、对生命的敬畏,必须不枉不纵、不偏不倚,让每一个刑事案件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乌新刚说,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但这份压力,也催生出奋发的动力,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他将继续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依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定分止争、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以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为陕西法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民,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初心所在,也是衡量成效的关键标尺。
自2016年起,根据中央司法体制改革要求,西安铁路两级法院开始跨区划集中管辖西安、安康两市行政和环境资源案件。作为这项改革的见证者、参与者,西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左昆感触颇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工作的核心关键词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名行政审判法官,我深知行政审判无小事,再小的案件也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我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群众路线,坚守挚爱的审判事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书写新时代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