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迈上新台阶。”近日,教育部发布《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十四五”时期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如上目标。
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可见,在普法工作方面,教育部扮演着关键角色,承担着重要任务。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5年来,全国教育系统认真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广大干部师生法治素养明显提高,全面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持续得到加强。下一步,将切实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推动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高质量发展,将青少年普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并将普法工作深度融入教育系统依法治理,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创新方式方法 增强普法实效
“我们要让法治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这是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局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工作心得。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则及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福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好习惯·好品德·好人生”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专门投入75万元编制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系列读本,发放至全市学校使用,逐步培育青少年学生法治和规则意识。这一工作成效明显。中小学生心中尚德尚美、尊法守法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然萌发:屏东中学女生罗雨涵,捡到万余元和10多张银行卡如数交还失主;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林青蜓,温暖陪伴走失孩童,直至找到父母……
近年来,如福州一般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载体和方式方法创新,不断增强教育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国教育系统已蔚然成风。
在山东,积极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济南、青岛、潍坊、威海、济宁、临沂等地建设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推广在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充实法治教育内容,有的地方学生可轮流在基地生活一周,在体验中接受法治教育,并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济南市组织学生旁听观摩市政协会议,泰安市推动在中小学校设置“小法庭”,青岛市组织中学生走进人大、走进法庭、走进检察院,开展“法治之旅”。
上海每年开展各类青少年宪法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全市学生参与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宪法小卫士网上学校竞答”活动;举办上海市“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上海市大学生法治辩论赛、上海市高中生法治辩论邀请赛以及高校“宪法宣传周”大型普法暨义务法律咨询。
强化法治教育 纳入中考高考
在多种多样的普法形式背后,是教育系统统筹规划、着力推进法治教育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结果。
回顾“七五”普法期间,法治教育被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着力推进法治教育系统化和科学化上率先发力。教育部会同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发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整体构建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
课堂教学作为普法主渠道被不断夯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在这一阶段开设,统编统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设置法治教学模块。在中职学校和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在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挖掘法治教育内涵,努力推动全学科渗透、全要素育人。
同时,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在深入推进。教育部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基地建设的目标要求、推进举措和保障机制等。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教育部会同司法部建设了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创新开发了近1万分钟的包含动漫、影片、情景剧、脱口秀等形式丰富、趣味生动的法治教育多媒体课程资源,以新颖有趣的形式让学生轻松感受法治学习的魅力。注重加强与检察、司法、公安、税务等单位沟通合作,进一步统筹整合社会法治资源,着力打造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说,目前,法治教育内容已纳入中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学生遵纪守法等表现已作为综合素质档案组成内容,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宪法学习更是形成长效化制度化的机制。自2016年开始,教育部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通过参与宪法网络学习、“宪法小卫士”行动计划、主题演讲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增强宪法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推动地方和学校深入普及宪法知识,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青少年普法纳入对各级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重庆市南岸区将法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组织开展“法治教育进万家”“小手拉大手,普法一起走”等活动。黑龙江省大庆市在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普法系列短剧征集评选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理念。广东省着力打造“宪法教育大课堂”,在2019年开展活动15700多场次,覆盖85%以上中小学校。浙江省连续十年开展青少年“法在心中”宪法宣教活动,累计有数百万名青少年参与其中。2020年,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参与宪法学习的超过71亿人次;经过学习测评,产生了8900多万名“宪法小卫士”。
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已成为教育部在普法方面的“招牌动作”。每年12月4日,由教育部领导在主会场领读宪法部分条款,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师生通过网络同步参与诵读活动。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介绍说,2020年,全国有36万所学校、7200余万师生参与了“宪法晨读”活动。
提升教师素养 建立协同机制
青少年普法,需要多种资源的保障,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
在切实提升教师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上,教育部近年来也有一系列大动作。例如,组织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累计培训千余名道德与法治课“种子教师”。举办“国培计划”法治专项培训,推动地方分级开展教师法治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全体教师法治素养。开展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首批培训约3000名法治课一线教师。
教育部还推动建立法治教育协同机制。加强与法治实务部门合作,从检察院、法院、公安、司法行政等单位选聘干部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率先垂范,亲自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围绕“学法懂法用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等主题为学生讲授法治课;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出席2020年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并讲授法治课。
此外,教育部还与部分省(市)教育厅(委)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了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加大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力度。健全了法律顾问制度,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公职律师,通过一校一聘、多校联聘等方式为中小学校配备法律顾问,鼓励高校成立专门法治工作机构、聘请专任法律顾问。加强与行业部门协作,认真开展国家安全、国防、交通、环保、税务、禁毒等法律法规宣传。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形式和载体,在教育系统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师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