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驻泊着一艘满载传奇的荣誉之舰——长江舰,舷号“53-219”。作为人民海军历史上的第一艘纪念舰,它在新中国海军发展、建设史上意义非凡。走近这艘军舰,触摸历史的脉搏,一幅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画卷徐徐展开。
长江舰的前身是民权舰,于1929年1月16日开工,同年9月21日,在江南造船所(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该舰舰长60米,宽7.9米,吃水2.1米,排水量462吨,航速17节。武器方面,该舰装有120毫米速射炮一门、100毫米速射炮一门、76毫米高炮一门、57毫米单管机关炮两门、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一门等。该舰虽然不大,但火力较强,有“小巡洋舰”之称,是当时的主力炮舰,战功卓著。
全面抗战爆发后,民权舰随所在舰队一起坚守长江,多次遭到日军空袭。凭借指挥员的得当处置和官兵全力死战,民权舰得以保存,被官兵誉为“击不沉的战舰”。1949年,民权舰退守重庆后就一直作为机动舰艇使用,后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次年4月,该舰被命名为长江舰。
1953年2月19日,长江舰迎来重要历史时刻。毛泽东登上该舰视察人民海军舰艇部队,同舰上的官兵们一起生活了4天3夜,写下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题词,成为新中国人民海军的建军训词。
当军舰沿长江航行至江西彭泽县江面时,毛泽东回想起1921年夏天,与何叔衡乘船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往事,一语双关地说:“过去这边的水道很窄,现在变宽了,水道变了,世界也变了。”
2月20日,毛泽东到护航的洛阳舰视察。当他看到洛阳舰指挥舱壁上,挂着华东军区副政委谭震林“为太平洋和平而奋斗”的题词,有感而发:“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帝国主义从海上破门而入,侵略我们国家。中国人民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把祖国的海岸线筑成海上长城、海上铁路。”
2月24日,毛泽东在南京下关中山码头检阅海军部队,先登广州舰,后上南昌舰,检阅了登陆舰和鱼雷快艇高速航行演练。毛泽东问了几艘军舰的吨位后说:这几艘舰加起来,也没有“重庆”号大,比起美国第七舰队的军舰就更小了。他伸出小指头晃动了几下,然后把左手放在低处说:现在我们的海军只有这么多。又把左手抬高一些说:帝国主义的海军有那么多。接着扬起右手往上一举说:将来我们的海军要这么多!要有大舰!经过几个五年计划之后,我们的海军一定能强大起来!
这次视察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唯一一次视察海军部队,也是深入基层部队时间最长的一次,长江舰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海军发展征程上的一座特殊里程碑。1968年2月,为纪念毛泽东视察长江舰15周年,海军党委决定以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视察时的年、月、日,授予长江舰荣誉舷号“53-219”,长江舰成为人民海军历史上第一艘纪念舰。因此,长江舰被称为“荣誉之舰”。
长江舰是“战斗之舰”,加入人民海军序列后,长江舰在长江口扫雷、抗击国民党飞机轰炸和执行战备巡逻等任务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褒奖;长江舰是“缅怀之舰”,与毛泽东在舰上共同生活4天3夜的海军官兵,把对领袖的景仰、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都寄托在长江舰这一特殊珍贵载体上;长江舰也是“擘画之舰”,在这次“难忘的航行”中,毛泽东不但为海军建设发展指明方向,还提出了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伟大构想。
2020年10月,海军党委研究并上报中央军委批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复造毛泽东曾视察过的长江舰。在新时代重获新生的长江舰,由原建造单位——江南造船厂按照原图纸、原工艺、原比例复造,现驻泊在海军博物馆1号泊位,成为“镇馆之宝”。
长江舰的历史见证着领袖对水兵的深情厚爱,一代代海军官兵牢记着领袖厚望重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如今,长江舰上“53-219”的荣誉代号依旧醒目,以这种形式定格新中国海军发展的历史起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