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史春秋 / 正文

一道宋公堤,见证军民情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5-06-16 15:18 作者:陈蓉

作为华中人民的子弟兵,造福人民、服务人民、关心人民是新四军情系于民的不变情结。华中地区水网密布,老百姓经常遭受水患之灾,兴修水利成为新四军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1941年新四军第三师帮助盐阜人民修筑海堤阻海安澜的事迹便是其中的一个历史见证和生动缩影。

新四军第三师所在的苏北盐阜区地处黄海之滨,每到夏季台风来临就会遭遇海啸、海潮的侵袭,1939年的一场特大海啸更是给沿海民众带来巨大灾难。1940年10月,时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黄克诚率领部队来到盐阜区,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老百姓对新政府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请求政府帮助修筑海堤。修筑海堤需要大量人力财力,面临重重困难。黄克诚明确指示:这是一件关系民生的大事,再难也要帮助群众修堤。1941年2月,修堤委员会成立,阜宁县长宋乃德亲任修堤总指挥。为了击破敌伪散布的新四军筑堤是假、骗钱抽壮丁是真的谣言,宋乃德作出“修堤全部费用不用人民负担,以盐税作抵,发行100万元公债,由政府偿还”的承诺,不增加老百姓一分钱负担。

1941年5月,工程开工。当时正值青黄不接、粮食匮乏、灾民又多,工地上民工粮食一时难以供应,新四军第三师立刻将新采购的军粮及时运到工地,解了燃眉之急。工程施工中款项公开透明,民工工资按所做的土方数给价,每日公布于各工棚前。工地上军民齐上阵,黄克诚、张爱萍、曹荻秋、宋乃德等党政军领导人亲自到场参加劳动,政府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民工同在一个锅里吃饭,同在一个工棚睡觉,广大民工十分感动,敌人谣言不攻自破。

经过军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战,一道90华里长的捍海大堤如期完工。竣工不久,牢固结实的新海堤即经受住了当年的海潮冲击,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老百姓万户欢腾,人人称赞共产党、新四军和以宋乃德为县长的抗日民主政府的功德,公议将此堤命名为“宋公堤”,以与宋朝名臣范仲淹修筑的“范公堤”相媲美,勒石立碑,永久纪念。著名作家阿英曾写《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宋公堤》一文,纪念新四军在修堤中的伟大功绩。这条捍海长堤成为共产党和新四军为民造福的历史丰碑,至今在苏北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群众还传颂着这样一首民谣: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逢潮声思宋公。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