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内江市东兴区的范长江故居。
图为青年时期的范长江。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纪委监委供图
范长江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人之一、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被誉为“新闻巨子”。回顾范长江一生,我们可以去探寻和体味他“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习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学习他“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正廉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909年10月,范长江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今内江市东兴区)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从祖父(清末秀才)读书习字,且攻诗文,时常背诵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心田播下爱国、为民的种子。
1927年,他进入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这是吴玉章创办的一所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范长江在这里接受了反帝反封建思想,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
在日本军国主义觊觎中国,全民族抗战难以避免的时刻,范长江以一个记者的敏锐意识到:中日一旦开战,沿海一带必不可久守,抗战的大后方肯定在西北、西南一带,因此,对这些地方进行考察和研究,很有必要。
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他从上海出发沿长江西上,在四川做短暂停留后,经四川江油、平武、松潘,甘肃西固、岷县等地,两个月后到达兰州。在兰州稍事休整后,他又向西深入到敦煌、玉门、西宁,向北到临河、五原、包头等地进行采访。
范长江的这次西北部之行,历时10个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沿途写下了大量的旅行通讯,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对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宗教、民族关系等问题也作了深刻的表述。
他的旅行通讯中还记载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并第一次以写实的笔法公开、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足迹,字里行间无不倾注着他对红军的敬意。
后来,范长江的这些通讯陆续发表于《大公报》,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通讯汇编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后,一上市就出现了抢购热潮。
在范长江的新闻生涯中,凭借着“铁肩担道义”的侠肠和“妙手著文章”的才华,他写出了大量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的新闻报道,不愧是一名优秀记者。
为时代呐喊,为正义发声
范长江认为,记者要有健全的人格。他说:“在时局艰难的时候,新闻记者要能坚持真理,本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实在非常重要。”他还说,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抗战初期,范长江还是一位普通记者的时候,面对动荡的局势,他心系国家命运,不畏强权,勇敢做人民的喉舌,为时代呐喊,为正义发声。
日寇进攻察哈尔,当时的察哈尔主席是刘汝明,他手握军队,却指挥无能,面对日寇的进攻只知逃跑保命,将广大的察哈尔地区拱手相让。范长江经过实地采访,从前线发回一篇题目叫作《可杀刘汝明》的报道,言辞激烈地谴责了刘汝明不作为不抵抗的卖国行为。
新闻出来后,刘汝明勃然大怒,扬言要杀了范长江。他的手下给他提议说对付记者,动刀是下策,用钱收买才是上策。于是刘汝明派手下拿着钱财前去收买范长江,并对他说:“你辛辛苦苦写文章也挣不了几个钱,但是如果你放下笔就可以得到成百上千倍的好处。”面对军阀的糖衣炮弹,范长江义正词严地拒绝了:“钱,不会收;好话,更不会给你说;若让我给你说好话,也可以,不用你花费,只需你去抗日。”
为纪念鲁迅先生,范长江曾写过一首诗:“横眉冷对众虎狼,俯首甘随牧牛郎。层层迫害骨愈坚,种种欺蒙瓦上霜。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坚持真理勇战斗,先生火炬照四方。”此诗是写给鲁迅的,也是范长江的自画像。
所得一分一厘都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民
范长江做记者的时候,坚持说真话,他是国内第一个报道红军长征真实情况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向国统区人民披露西安事变真相、把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告知天下的记者。
新中国成立后,他放下了手中的笔,走上政坛,虽然此时他身居要职,却仍然坚守着做记者时那份赤子之心,不搞特权,不讲特殊,所得一分一厘都坚持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民。
当时他住在北京罗圈胡同,单位给他分了两排房子,他觉得太宽,向组织提出要求:要退一排房。当年,房子属于国有,国家负责修缮,范长江去了外地出差,回到家后,国管局已将他家旧房子修葺一新,他问谁修的,儿子说是政府给修的。范长江向国管局问清修房子用了多少钱,他一分钱也没少,将钱交了上去。
范长江是配了公车的,当年用车制度是:干部公车私用要登记上报,费用从工资里扣除。范长江严守规章,一次范长江到医院看病,司机没上报用车,范长江为此大发脾气。此后司机便严守制度了。
范长江的爱人沈谱曾说过一件事。当年范长江生病住院,无法工作,请了病假休息。病好之后,他去单位,拿起工资表一看,他住院期间,工资一分没少,都在他的表上,他便对爱人说:“我没有为党工作,工资应该扣除。”范长江的爱人听后,便将范长江生病期间的工资全部上交了。
从面对民族危亡,不畏强权压迫,不为金钱诱惑,只愿做共产党和人民的喉舌,喊出爱国宣言,到身居要职,不慕名利,廉洁奉公,他的这份精神依然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绵延。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纪委监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