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史春秋 / 正文

坚持真理不动摇 指导实践不偏离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4-08-27 10:29 作者:李源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财富,就是以他为主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同志在带领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时代强音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号召全党“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他仍然充满信心地表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面对世界性改革潮流,邓小平同志在深入观察分析国际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的发展变化,科学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出“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实行关闭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等判断,要求在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中探索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正确路径。他强调,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广阔的开放胸襟正视发展差距,寻求实现中国自身的发展壮大。

邓小平同志参与并见证了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既感受到创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的巨大威力,也塑造了在尊重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自觉。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等观点,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他在坚持“老祖宗不能丢”的同时,强调“马克思有他那个时代的语言,我们有我们时代的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要按照中国的情况写中国的文章”,发出了“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强音。

重要成果

邓小平同志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号召,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比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统筹考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既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又坚定捍卫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原则立场,彰显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揭示其超越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和优越性。

他还顺应民心民意为“致富”正名,进一步把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范畴,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这就使社会主义与国计民生密切关联,使抽象的社会主义原则可感可行,让社会主义成为兼具思想、政治和信仰含义的关键概念,实现了内涵和外延的极大拓展。

又如,提出小康社会理论。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到,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之所以经历不少波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中国特点的把握不够到位,提出的奋斗目标超越了现实可能。他认为,当时中国的国情,一是底子薄、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二是人口多、耕地少。基于这一情况,他创造性地转化了传统文化中“小康”的概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进而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奋斗目标。

小康社会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发展愿景、发展目标、发展阶段和发展的全面性等方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切合实际的努力方向,为亿万人民群众带来了可感、可及的光明前景。

再如,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具有坚持市场取向的特征,既重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市场交易创造政策空间,也注重稳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经济体制的生机和活力。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他的推动下,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而为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准备了体制条件。

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又对国家、企业、个人、社会与市场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注意矫正和克服市场的缺陷,从而实现对苏联式计划经济体制和欧美式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扬弃。

现实启示

以恢宏的世界历史视野观察和思考问题——

邓小平同志善于以大视野、大格局观察世界大势,解决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潮流中理解,因而能够抓住根本和关键,提出精辟见解,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观点。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看待自身发展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进步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

邓小平同志称自己是“实事求是派”,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他认为“中国应该每年有新的东西,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提出“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论与中国古代“知行合一”理念的融通发展。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做到坚持真理不动摇、指导实践不偏离。

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邓小平同志始终爱惜民力、尊重民智、体察民情,高度重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不断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和历史创造精神。

总之,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要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善于借鉴吸收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问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闪耀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