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史春秋 / 正文

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纪念列宁诞辰 150 周年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04-23 10:14 作者:雷学军 邓亚斌

2020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 150 周年。列宁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创立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创始人和十月革命主要领导者,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成功地转化为实践,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一、列宁的革命生涯

(一)生平简介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不久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

1895年,列宁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笔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婚。

1900年2月,列宁结束流放,回到彼得堡后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列宁立即返回俄国,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创立。1923年,遭遇毒弹刺杀后的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逝世,终年54岁。

(二)重要著作

列宁有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言,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列宁的一生也是学习的一生。他一生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深入认真学习钻研当时人类最先进优秀的思想成果并用以实践,不断创新理论。25岁时,就写出了纪念恩格斯去世的著名悼文。他一生著作极为丰富,仅《列宁全集》(中文版)就达60多卷,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的名著如《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总结了马克思《资本论》出版之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国家与革命》,在集中阐发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学说。《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批判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左’倾思潮,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叛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哲学思潮,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革命实践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我国革命》,总结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驳斥了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代表人物借口俄国缺乏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来否定俄国革命的论调。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列宁的著作时说过,列宁的著作好读,可以跟读者交心,其中讲的各个时期的情况有许多跟中国的情况相似,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三)列宁主义

列宁一生潜心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历史时代下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以创建和培育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科学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适合于帝国主义时代特点的新的发展阶段。

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1924年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列宁主义,并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构成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帝国主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列宁主义是在俄国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二、列宁与中国革命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过程中,始终关怀着中国人民的斗争,关注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他的著作的若干篇章中,对中国的革命问题作了热情的、科学的论述。他的理论鼓舞中国人民进行了推翻帝国主义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和夺取政权的国内革命战争,鼓舞了中国人民向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标前进。

(一)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强盗行为

1900年12月,列宁刚刚结束了流放生活,就在自己筹办的《火星报》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的战争》一文。他针对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罪行,愤怒地谴责道:“欧洲资本家贪婪的魔掌现在已经伸向中国了”。这次侵略的特点,是打着所谓租借的幌子,先是象贼那样偷偷摸摸盗窃,后来就公开地进行瓜分。他们惨无人道地“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文章中,列宁用铁的事实戳穿了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的无耻行径,指出:就是自我标榜象基督教徒那样“毫无私心”的沙俄,“不惜残杀妇孺,更不用说抢劫皇宫、住宅和商店了”。沙俄侵略中国战争的胜利,实际上是“战胜了中国的起义者”,“战胜了手无寸铁的中国人”。

1916年1月,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中,以帝国主义“对义和团起义的镇压”为例,阐明它们今天结成的所谓和平联盟,就是准备着“明天的、非和平的冲突”和“分割”。列宁站在国际主义的立场上,愤怒地、科学地指出,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中国的冲突,无论谁胜谁负都是罪恶的。

在《世界政治中的引火物》一文中,列宁以法国侵略者参与镇压云南河口之役为例,尖锐地指出,帝国主义“帮助中国的‘历史政权’镇压革命者!”与此同时,帝国主义者也“懂得对中国实行和平政策比实行掠夺和瓜分中华民国的政策更有利”,施展经济手腕,“力图使中国破产,以便削弱和破坏共和国”。在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帝国主义者拒绝提供贷款。但在袁世凯上台不久,他们就争着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列宁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恶毒手段,指出他们一方面有利可图,“在几个星期内,一下子就赚得一千五百万卢布的纯利!”另一方面,“帮助中国民主、自由的敌人!”与野心家、卖国贼、反动势力的朋友衰世凯联合起来扼杀共和制度。

(二)期待中国革命的兴起和胜利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与帝国主义斗争中,殷切地期待着中国革命的兴起和胜利。

1912年7月11日,比利时《人民报》上发表了孙中山的《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即《民主主义与社会革命》一文的节录),时隔四日,俄国《湟瓦明星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并发表了列宁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列宁用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发展作对比,充分肯定了中国资产阶级在当时的进步作用。他认为,二十世纪初,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就国内矛盾而言,亟切推翻封建制度。领导这场革命的资产阶级“不是在衰落下去,而是在向上发展;它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它憎恨过去,善于抛弃死去了的和窒息一切生命的腐朽东西,决不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而硬要保存和恢复过去的东西”。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受到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高度评价。列宁称赞他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能在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推翻了中世纪的旧制度以及维护这一制度的政府”,“建立了共和制”。特别是孙中山对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表示敬慕,正是在列宁的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走上国共合作的道路,又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三)提出只有人民群众的英雄主义才能复兴中国

中国人民群众遭受殖民主义者、帝国主义者侵略的痛苦最为惨痛。他们坚决地抵御外侮,反对封建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强烈要求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革命到义和团运动斗争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推翻清王朝,正是人民群众,违背袁世凯的意志,英勇奋斗的结果。列宁称赞道:“我们接触到的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这样的人民不仅会为自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痛心,不仅会向往自由和平等,而且会同中国历来的压迫者作斗争”。尽管这场革命天折了,毕竟不是徒劳无功的。它检阅了被压迫阶级的队伍,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表明“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从酣睡中清醒,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了”。

三、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马克思主义倘若没有列宁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也就不可能对广大人民群众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尤其对中国来说,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列宁主义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早在1912年,列宁在《中国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就指出,由于在中国将出现许多个上海,中国无产阶级将日益成长起来。它一定会建立中国共产党。后来,列宁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共产党的诞生,他非常喜悦地指出,中国人民开始参加政治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无产阶级日益成长壮大起来。

(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视自己为伟大的十月革命的继任者。毛泽东说:“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我们有两个出生父母,一个是旧中国,一个是十月革命,群众路线,阶级斗争,是学列宁的。”“尽管我国的革命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所干的事业看成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继续”。

(二)伟大的革命必须有革命的理论指导

苏维埃俄国政府1919年7月25日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于1920年三四月间由《东方杂志》等刊物发表出来。这个宣言表示“废弃(沙俄在中国境内享有的)一切特权”,这在中国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长期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得知宣言内容后,“无任欢喜”。《新青年》刊登了中国舆论界的反映,有人指出:我们应该由此前进一步“研究俄国劳农政府的主义”,赞同“俄国劳农政府所根据的真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创办各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出版多种马克思主义文献,根据自己独立的研究和占有的史料,对列宁主义的基本内容也做过多种概括和阐释。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列宁写这篇著作的时候,帝国主义国家为瓜分殖民地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战争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基本矛盾,却引起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从历史事实看,帝国主义的侵略、渗透,过去主要是‘武’的,后来‘文’、‘武’并用,现在‘文’的(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突出起来,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搞所谓的‘和平演变’。那种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非常有害的。”胡乔木提出要从八大方面学习列宁的著作。即列宁怎样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同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分不开;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贡献之一是他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切敌人首先集中力量来反对列宁关于党的理论,我们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也深知,党的领导是我们一切胜利的源泉和保障,我们要不断加强我们的党,也就要努力学习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离不开列宁主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欲问列宁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有着怎样的关系,只要考察一下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列宁主义之间的关系便可明了。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列宁民族殖民地学说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三个要点:其一,这种革命的对象和任务是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对内推翻封建主义。这样的革命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二,这种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离开工人阶级的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三,这种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民主主义革命到达社会主义。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显然,这三个要点都是列宁民族殖民地学说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首先,列宁提出,民族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斗争,就国内来说,“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就国外来说,必须致力于开展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因此这些国家的革命在性质上只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正是在把列宁的这一思想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其次,列宁强调,在民族殖民地国家的整个革命运动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担负起了领导者的作用,并且也应该担负起领导者的作用”。倘若无产阶级政党不去领导以农民运动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在这些落后国家实行“共产主义的策略和共产主义的政策,那就是空想”。也正是基于列宁的这一判断,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提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的观点。再次,列宁指出,民主革命还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切不可把二者混为一谈;与此同时,又不能把二者截然分开,“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可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更是把列宁的这一思想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中国革命区分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步骤。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列宁的过渡时期学说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列宁认为,落后国家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无产阶级专政,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走向社会主义。毛泽东说:“中央委员会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将要结束的时候,即1952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列宁指出,为了过渡到社会主义,“我们要做的事情‘仅有’一件,就是要使我国居民……能够懂得人人参加合作社的一切好处,并参加进去”。毛泽东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直接导源于列宁的合作社理论。毛泽东认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必须逐步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列宁的合作社理论,再加上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农民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成功地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并把它作为实现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途径。毛泽东在研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针时,反复研究和学习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确信“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通过和平“赎买”实现资本主义所有制变革的设想在中国变成现实。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仅从在毛泽东著作中引用列宁原话之多这一点,就可见列宁主义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四卷本) 和《毛泽东文集》为例。前者共引用马克思著作9处,恩格斯著作6处,而列宁著作则有32处。后者共引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16处,列宁著作21处。毛泽东引用列宁原话如此之多绝非偶然,这反映了他对与我国情况相似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列宁主义的高度关注与更加重视。毛泽东曾这样说道:“我们是赞成列宁的吗?如果是的话,就得依照列宁的精神去工作。”“我们看列宁……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

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具有深刻的持久的影响与作用。

四、列宁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迅速发展,马列主义通过各种途径在陕西逐步传播开来。 

(一)旅外学生创办刊物转载列宁著作

1919年夏,在上海震旦大学上学的雷晋笙与严信民等主编了《秦铎》和《新时代》旬刊,在上海南方大学上学的汉中人刘秉钧等创办了《汉钟》《南针》月刊和《新鲜》半月刊。1919年冬,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杨钟健主编了《秦劫痛话》刊物。1920年1月,杨钟健与刘天章、李子洲、魏野畴等人创办了《新潮》《励进》《秦钟》月刊。《秦钟》停刊后,刘天章、李子洲、杨钟健、杨晓初等人又创办了《共进》。1922年初,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的武止戈、屈武、邹均等人创办了《贡献》《促进》《改进》刊物。他们通过这些刊物,揭露了北洋军阀势力在陕西的黑暗统治,宣传了俄国十月革命和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唤起了陕西人民的革命自觉性。

1922年6月15日,《共进》第十七期全文刊登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接着又多次转载《向导》和《新青年》等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及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介绍十月革命和列宁著作的文章。武止戈在《五五》中按照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三个组成部分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贡献》一创刊就连续转载了《为什么讲社会主义》等文章,结合介绍社会主义的发展史,论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强大生命力。列宁逝世后,《共进》等刊物大量转载了纪念文章,从各方面阐述列宁主义,大声疾呼“努力奋斗,勿忘列宁”,赞誉列宁“是实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者,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为全人类幸福的领袖。其功绩伟大处,就在他能根据这种主义和精神为全世界被压迫的弱小民族说公平话,并能引导着作社会主义实现的运动”。 
  《共进》通过向陕西人民介绍列宁著作的基本内容,以及列宁的生平事迹,热情赞颂十月革命,并通过宣传十月革命的胜利,阐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列宁逝世后,《共进》立即刊登了悼念列宁的文章,高度评价列宁的贡献,号召青年集合在列宁的旗帜下战斗。特别是《共进》还试图用列宁著作的观点观察陕西社会现状,提出不少使人耳目一新的问题。提出,“组织阶级的国民军”,把“工人、商人、农人武装起来做主力军”,“形成民众团结”,“造成大的联合战线”, “目下当与苏联作亲密的结合,并与弱小民族携手,形成国际的‘阶领斗争’”,以武力铲除中国目前的两大恶势力,即“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政治”。这对帮助陕西人民摆脱闭塞状态和幵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二)陕西的报纸传播列宁主义

五四运动后,陕西的地方报纸开始转载列宁文章。在渭北一带陆续编发的《启明日报》《正义日报》《捷音日报》等报纸对列宁的著作都有所介绍。例如,比较倾向进步的《正义日报》就侧重“阐发革命理论,介绍中外学说,对社会主义思想尤多宣传”;西安地区的《长安日报》改版为《西北日报》,在1919年9月到1920年10月之间,以社论、代论或专件先后刊发《马克思之价值说剩余价值说及其批判》《理想的社会主义与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一斑》等文章,同时报道了不少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形势的消息。 
  《鼓昕日报》宣传社会主义的态度比较明朗,在读者中有一定的影响。这份报纸于1920年7月创刊、1921年4月停刊,其间连续刊登了很多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及译文,如《布尔塞维克主义论》《俄国联工会之实力》以及李大钊《各国妇女参政运动》的讲演词等。尤其是陕西高陵人席石生的《布尔塞维克主义论》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文章称颂了俄国社会主义运动是“万国社会主义史上之奇光异彩”,赞扬了十月革命后的苏俄“蒸蒸而上大有一日千里之势,无怪世界惊骇,人人叹赏”,论证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是“(人类)生存上必要而不可缺之共同天职也”,指出了“布尔塞维克主义大有研究之价值”。文章最后提出:“布尔塞维克!布尔塞维克!全世界全人类今既异口而同声,则布尔塞维克主义决非一二人之力所能为,亦非一二人之力所能抵抗者也!” 

共进社早期成员韩志颖还在列宁逝世周年纪念日在报纸上撰文号召大家“学习列宁,勿忘列宁”,告诉大家“列宁是实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者,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为全人类谋幸福的领袖。”“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幸福,非依列宁的主义实行推倒压迫我们的一切阶级不可!”“我们一日不能忘记列宁和他的主义,并且我们知道压迫的越厉害,同情于列宁的人们越多,也就知道列宁在人类史上的伟大功绩”。“同胞,起来!努力奋斗,母忘列宁!”  

(三)进步知识分子办学任教传播

1923年夏,李子洲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陕西,先后在渭北中学、榆林中学任教。同年秋,李子洲任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在李大钊的帮助和支持下,李子洲从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延聘了王懋廷、王复生、田伯英、杨明轩等进步教师,以学校为阵地,领导学生运动,并开展实际的建党、建团活动;出报纸、办刊物,引导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介绍《国家与革命》《论合作制》《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列宁的著作,向学生推介《向导》《先驱》《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传播马列主义科学真理。在进步教师的教育引导下,白明善、王兆卿、马文瑞、乔国桢、贾拓夫、张达志、安子文、霍维德、唐洪澄等一大批革命青年先后走上革命道路,逐渐成长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骨干。 

(四)通过纪念活动传播

在陕西的关中、陕北等地的学校中较早的接触到列宁的著作,并开展了相关的纪念活动,使列宁及其领导的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组织得到较广泛的传播。陕西许多进步人士和学生纷纷加入共产党组织,建立和发展了共产党,促进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革命运动有了很大发展。

据《新秦日报》(1927年1月16日、1月22日)、《陕西国民日报》(1927年1月26日、2月1日)报道,本年1月21日,为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日,西安、渭南、泾阳、三原、富平、绥德等地集会,都有热烈的纪念。参加者有政界、教育界、军界和学生联合会、省立四师学生会、农民协会、工会、教师联合会、农民自卫团、陕北青年社等,报告会场布置非常宏壮,正中挂列宁遗像,大会开始,全体人员首先向革命导师遗像行三鞠躬礼,高唱国际歌。会上,各界代表纷纷以“列宁史略”、“列宁与农工”、“列宁与第三国际”、“列宁与世界革命尤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列宁与中山”等为题演说,学生代表还以表演工农学兵大联合音乐舞剧形式纪念列宁。会后,还举行了武装游行,高呼“列宁主义万岁”,各地街道两旁贴有“工农联合万岁”、“列宁主义万岁”等标语,市民争相听之,颇著成效。

中共陕甘边区特委作出《目前政治形势与陕甘边区党的任务》决议,陕甘边已经到新红军和新苏区的创造阶段,要求务必于“十月革命纪念日”正式成立苏维埃政府的任务,刘志丹、习仲勋、蔡子伟、惠子俊等为此辛勤筹备了两个月,经过调查研究,在总结照金根据地阶段经验的基础上,拟定了《工农兵代表名额分配和选举办法》,起草了各项决议案,以及各委员和群众组织的条例和简章,于1934年11月7日(即苏俄十月革命的纪念日),召开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工农兵代表数千人参加了大会,选举习仲勋为主席,大会主席台中央悬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肖像,台下还有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标语。

当时的陕西,这样有各界群众参加的大规模的纪念列宁大会,不唯在西安、渭南、咸阳等地区,在陕西其他地区也有不同时期和规模的纪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旗帜在三秦大地上高高飘扬。

列宁主义作为20世纪伟大的时代产物,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的实践经验、政治智慧、文明成果的结晶和升华,它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一样,是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只要世界上还存在剥削、压迫和不平等,它就是一盏照亮历史前程的指路明灯,就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而英勇奋斗的人们的光辉旗帜和恒久的理论武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多次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这几部书,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重要文献要经常学习。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地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今天的世界,仍然处于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社会主义在与帝国主义不断斗争中发展壮大的时代,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理论,仍然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适逢列宁诞辰150周年,我们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继承列宁的学习精神、革命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深入研究、运用列宁宝贵的思想遗产,珍视列宁那种造成最高的政治家和有创造力的领袖的英雄品质。我们要像列宁那样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者分别为: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处长、宣传教育副处长)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