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衡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作风与党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的作风是人民群众观察评价党的晴雨表。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良好的作风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不良的作风则会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加强作风建设是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回顾党的历史,作风建设始终是关乎党兴衰成败的重要课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三大优良作风,成为我们党彰显优越性的显著标志,帮助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作风,带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优良作风推动思想大解放、改革大突破,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历史证明,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抓作风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为开端,以上率下、持续发力,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党中央率先垂范,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年接着一年坚守,毫不动摇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毫不动摇破除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持续抓好作风建设,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通过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党性修养是解决作风问题的关键所在。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而作风则是党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党性坚强,作风必然端正;党性薄弱,作风必然不正。
对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改进作风,绝不能就事论事,以为把眼前存在的作风问题从面上解决了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党性问题的实质是“有无”“强弱”之变,而衡量党性有无强弱的根本在于“公私”二字。古人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
加强党性修养是解决作风问题的治本之道。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性觉悟,才能从思想根源上杜绝作风问题的产生。党员干部要以党性为引领,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坚守高尚的精神追求,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良好的作风展现党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应该说,提升党性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不断锤炼党性,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以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在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党员干部更要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加强党性修养是解决作风问题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持续加强党性修养,必须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作为的必然选择。
加强党性修养的核心在于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支撑党员干部在复杂环境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内在动力。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锤炼党性,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各种诱惑所动摇,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确保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迷失方向。
加强党性修养的关键在于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党员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只有具备强大的政治定力,才能在复杂的局面中把握方向,在困难面前坚守原则,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为此,既要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面上的顶风违纪行为,更要睁大火眼金睛,任凭不正之风“七十二变”,也要把它们揪出来,有多少就处理多少;又要不断做到返璞归真、强筋壮骨、内外兼修,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巩固加强党性修养的良好氛围。
持续加强党性修养,是每名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必由之路,更是解决作风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锤炼党性,才能更加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坚守廉洁底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党的事业凝聚强大的正能量,从而持久有效解决作风问题,提升党的整体形象和战斗力。在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以更加严格的党性修养,更加优良的作风,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为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