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社会主义500多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从遭遇曲折到奋起振兴的波澜壮阔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推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始终遵循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贯方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遵循这个重要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了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公平正义之光照亮社会主义中国的每个角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召力和吸引力。
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改革开放激发社会主义生机活力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要坚定制度自信,同时兼容并蓄,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在对外开放中激发社会主义活力,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比如,外商投资法、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构建;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提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规划范围内,率先构建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在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充分吸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包容性,激发了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进一步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坚持“两个结合”,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阐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两个结合”,不断赋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第二个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两个结合”是全面深化改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体现,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接受中华文明的滋养,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让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的”,推动其在结合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