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引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科学行动指南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19 10:17 作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深刻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根本立场问题

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经济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成就,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

政治性和人民性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两大根本原则。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性地提出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大理论观点,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和政治高度统一的辩证关系,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主要任务和方针政策,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彰显了坚定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当下,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不断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机制、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党中央制定重大方针和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任务的战略性、前瞻性、建设性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势能和经济治理效能,从根本上确保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数字、为“物”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全面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历史观,进而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指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集中体现。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也鲜明昭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重任。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没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实力,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指向,坚持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我们党在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的前提下,对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拿出落实的具体方案,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施工图,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这是党的二十大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五项重大原则之一的重要依据,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邃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首先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既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又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深刻阐明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原则和鲜明主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刻阐明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原则和鲜明主题。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立足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阐明了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和新时代的硬道理,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求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方向性问题。

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对关系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规律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提供了根本遵循。

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习近平经济思想聚焦维护经济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系统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工作,为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一步明确我国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战略举措

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深刻阐明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部署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实现这项目标,必然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各领域改革协同推进。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论断,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跃迁的方向,对高质量发展能够形成强劲的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开放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标识。过去40多年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申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着眼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要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保证产业体系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另一方面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和产业升级方向,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构建新的增长引擎。

部署实施重大发展战略,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保持我国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必须抓大事、谋长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针对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推动实施了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重点突破带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稳步增进民生福祉”。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要注重重大发展战略之间的衔接,加强与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蕴含做好经济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的关系,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既反对消极应付、不思进取,又反对冲动蛮干、急于求成,不能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能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也不能把攻坚战打成消耗战。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稳住阵脚、稳住基本态势中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前进,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强调树立系统思维、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强调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标是奋斗方向,问题是时代声音”。树立目标导向,就是要制定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客观实际、富有感召力的发展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增强问题意识,就是要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要求我们既要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以增强方向感、计划性;又要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以增强精准性、实效性。

强调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要求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为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要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更加主动办好自己的事情。

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关键就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部署、抓落实、抓督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们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确保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广阔时代背景、深厚理论渊源和坚实实践基础,蕴含着宏阔的历史视野、坚定的文化自信、深远的战略考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历史性变革,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