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19 08:59 作者:吴凯丽 李丹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党的二十大基础上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接续部署,为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和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明确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本质规律和发展逻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科技、人才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三者既同根同源,又同轨同向,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相互助力。教育为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科技进步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对人才培养和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人才则是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关键智力资源,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国家与民族的竞争力。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陕西是科教大省,必须进一步深化这一领域的改革,增强系统观念,把教育科技人才事业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构筑人才竞争优势,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强大支撑。

建立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作为科教大省,陕西具备丰富的教育和科研资源,优化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是提升人才培养效能的关键。首先,应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指导省域高校特色发展、错位竞争,积极发展基础、新兴及交叉学科,大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实践能力、取得更多学术成果方面再上新台阶,并通过吸引高水平学科学术人才,优化师资配置。其次,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构建以产学研为核心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要用好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的科研优势,吸引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和百强企业到此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当前,面对新时代要求和陕西自身发展需要,陕西还需进一步优化多层次多方位人才队伍。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相统一,聚焦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同时,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人才引进方向,扩大引才渠道。可借鉴其他省份科研基金面向全国竞争招标的做法,为本省发展“购买”全国科研工作者的智力劳动,也可通过聘请科技顾问、短期聘用等方式汇聚优秀人才。要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创造汇聚人才的好环境,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在各自领域尽其所用。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我们必须立足实际,积极推动人才工作领域改革,以政策突破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要制定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青年科技人才专业技术培训,引导其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中,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引导他们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当先锋、做闯将,鼓励他们开展原创、前沿、交叉科学问题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组建团队承担颠覆性技术创新任务,让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引导其到国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开展学习培训和合作研究,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青年学术带头人发起和牵头组织国际学术会议,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国际活跃度和影响力。要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扶持举措,持续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减负行动,并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解决困扰他们现实生活的小问题,让他们更有归属感和存在感,从而心无旁骛地开展科研攻关,更好地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健全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新时代人才工作中,评价、激励制度改革是重中之重,也是教育、科技、人才三者良性循环的“指挥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当前,面对全球化竞争加剧、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挑战,深化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不拘泥于学历、职称、资历等硬性指标,构建一个更为科学、公正、高效的人才评价体系,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事创业,是发展的关键所在。要突出创新能力导向,将创新能力作为人才评价的核心要素,加大对创新成果的认可与激励,建立以创新成果、专利发明、技术突破、转化价值等为依据的评价标准,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鼓励人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要实施分类评价,打破单一评价标准的束缚,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体系。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不同角度去挖掘人才价值,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同时,要注重放权赋能,将人才评价权限进一步赋予用人单位。

激励机制对科技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好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给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构建起良好的创新生态。要建立以价值贡献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科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要将评价结果与人才的使用、晋升、薪酬等紧密挂钩,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切实将人才评价结果用起来。要加强人才支持政策与人才评价体系的衔接力度,根据评价结果分层分类给予人才政策激励。结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不同类别人才需求,分门别类提供综合性服务,让人才既“评得出”又“留得住”。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