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19 08:58 作者:刘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体现了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了科学指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必须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良性循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富强,必须有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强大的国防,而这一切都要靠教育来奠基。教育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就是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与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每一轮的科技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进步深刻影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影响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和保障的有效机制。要破除“四唯”现象,真正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改善人才发展的环境,实现人才工作的精准化和科学化。

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之间紧密相联,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教育是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平台和基础;科技发展是教育和人才建设成效的显现;人才培养是教育的目标,人才队伍是教育和科技活动的主体因素。教育、科技和人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同共生,三者之间的脱节、掣肘或不同步,都会造成短板效应,因而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一体化的协同机制,避免区域封闭和系统分割。只有实现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和一体化,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合力和组织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一要强化教育支撑,构建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教育是先导和基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首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其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结合科技发展趋势、社会发展需求,及时优化调整学科和专业布局,将科技和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科专业设置相匹配,更好地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潜能。最后,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其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二要突出科技引领,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动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从院校走进企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首先,强化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对面向未来的高水平研究平台重点布局,努力提升原创能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扩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面。其次,开展前沿科技和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坚持“四个面向”,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旨,有组织地推进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高校要采取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打造科研创新团队等方式,联合攻关重大科研项目,提升高校源头创新能力。最后,系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推进高校和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鼓励高校师生参与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理论走向实践。

三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有效结合。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也是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只有聚焦新质生产力对劳动力的新要求,教育才能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首先,深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围绕发展新兴产业,与科研机构、本科院校联合,探索学科专业复合交叉融合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其次,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充分融合职业教育优势和普通教育学科优势,积极开展融合发展,构建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人才的全面成长。最后,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紧缺专业,校企联合、双向育人,源源不断培养输送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内在联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才能更好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