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加快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12 10:04 作者:刘虎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要把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优化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集群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初显成效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内,由先进制造企业及相关主体高度集聚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凝聚了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等资源。不同于传统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产业生态完备、辐射带动能力强等优势,能在增强创新能力、扩大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产业创新的策源地、优质企业的聚集地,先进制造业集群能够促进知识创新与扩散,深化产业分工,助力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不仅有助于推动智慧化、绿色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带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支撑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龙头引领、链条延伸、产业聚集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全国上下已形成国家级集群和省级集群各具特色、竞相发力、梯次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在遴选出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占13个、高端装备领域13个、新材料领域7个、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5个、消费品领域4个、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3个,覆盖制造强国建设重点领域。集群内布局建设了18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部国家级创新中心数量的70%,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700余家,培育创建了170余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2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集群的主导产业产值超过20万亿元,在我国工业经济版图上占据重要地位。

虽然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相比仍有不足。当前集群内各类创新资源要素不够集中,阻碍关键共性技术及核心技术研发。另外,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集群数字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集群内不同区域间存在行政壁垒,各地区之间缺乏专业化分工,同质化竞争严重,没有形成良性协作机制。

围绕集群本质属性稳妥施策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需紧紧围绕集群本质属性,多管齐下,稳妥施策。

一要强化政策引导,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集群汇聚,增强集群创新活力。结合不同主导产业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特点,因地制宜完善政策支持,强化在重大技术装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研发,持续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同时,健全先进制造业集群资金、人才保障机制,通过政策指引、基金扶持等方式,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完善的配套支持,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围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制定差异化的动态支持政策,引导优质创新资源要素向集群高效集聚,打造产业、科技、人才、金融高水平协同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生态。

二要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化升级,支持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集群综合竞争力。集群内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应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积极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提供企业数字化转型样板。中小企业应加强与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利用其平台能力和数据基础,通过上下游配套、聚集孵化、开放应用场景和技术扩散等方式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另外,中小企业在借助“外力”扶持的同时,还应增强转型“内力”,根据自身特征和发展需求制定清晰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选择恰当的数字技术工具,构建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应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经营优化、产品服务创新及产业链协同升级,为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下坚实基础。

三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打造区域间专业化分工与上下游协作机制,全面赋能集群发展。引导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以形成集聚经济为目标,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有效推动各区域企业技术创新协作、资源共享,破除行政壁垒,建立跨行政地域界限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联合建设机制。引导集群内统一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加强先导性、创新性标准研制。打通要素流动和产业发展壁垒,深化各地区产业分工协作,建立健全集群信息共享平台,消除集群内不同区域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障碍。推进集群上下游企业协作发展,鼓励地方联合打造跨区域集群工作机制,确保各地区企业的发展路径相互补充协调,避免产业重叠和同质化竞争,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