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培育新增长点 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02 08:43 作者:王肖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县域经济以其耐性强、韧性足、可持续性明显、支撑性突出等优势,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腾出更广阔空间,成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对于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促进县域创新要素集聚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将创新要素与实体经济有效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县域层面探索和完善机制创新,激发县乡村各个层面特别是广大乡村经济要素活力,提速先进适用性科技成果特别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相关研发机构特别是涉农科研机构提质升级,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涉农技术孵化培育,加强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不仅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能够催生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全面激发市场、社会的活力,切实形成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合力。要通过创新措施、优化环境,带动资本、技术与信息流在县域集聚与流动,推动县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要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将县域特色工业、农业产业及服务业与信息化手段充分结合,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特色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改造,进一步加快县域农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以及服务业信息化进程,推动县域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要加速科技创新与县域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耦合,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突破传统县域要素供给瓶颈,培育县域新兴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同时强化县域产业链的上下游联系,‌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突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区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条完善、经济效益明显、市场竞争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主导产业。

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和县域产业园区集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把广大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向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要加快发展县域现代制造业,主动承接大中城市疏解产业的梯次转移,促进特色产品原料供给、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具有高度地域特色和辨识度的县域品牌。要积极推进县域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县域特色产业体系,以县域优势产业为核心,打造上下游配套产业,推动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融合集群发展,推进县域产业联动协同发展。同时,结合县域旅游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旅游,打造县域精品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通过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

县域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加大对关键领域、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产地冷库等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城市冷链物流设施和农村冷链物流设施。三是积极发展教育产业、医疗产业及环保产业等,提供更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高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四是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县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缩小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差距,有序推进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打通县域产业集群信息互联互通“大动脉”,强化产业集群数字化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

强化县域经济人才支撑

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必须推动“产业+人才+平台+生态”协同发力,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为县域高质量发展不断激活人才新动能,筑牢人才新高地。

首先,要顺应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结合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向县域集聚,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不断提升县域人才集聚的承载力。要积极为人才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转化,促使高校(院所)的人才、科技、项目等优势资源加快向县域聚集,不断提升县域人才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更多更好更优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次,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采取“政府+园区+企业”模式,引进科研团队和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不断增强人才的“磁场效应”。再次,优化人才结构布局,注重在重大项目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对技能型实用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给予资金倾斜和政策支持,精准培养“订单人才”,大力开展企业技能人才定向培养,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顶岗实训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