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坚持守正创新原则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4-08-27 10:31 作者:辛鸣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要深刻把握守正创新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进而做到既坚定改革的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又引领时代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有方向 有立场 有原则

作为深刻的社会实践,改革最直接的实践指向是改变,改变既有状态,确立新的状态。

就现实形态来说,变化有两重含义:一种是通过改变事物质的规定性,让该事物变为另一事物;另一种是通过改变事物相关属性,让该事物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成熟到成熟。显然,当代中国的改革指向的是第二种变化。

由此,“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更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

要完整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半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半句,规定了具体方略。只讲后半句,不讲前半句,是不全面的。

进一步而言,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否则就是自毁长城。这不仅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还明确界定了守正的具体内涵与实践要求。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为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证明,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改革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

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符合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

找动力 找办法 找共识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味着必须以创新的精神走出新路,必须用创新的行动谱写新的篇章。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整体设计推进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只要是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有利就大大方方“拿来”为我所用,不僵化排斥。当然,“拿来”之后还要“社会主义化”,让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同质性”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以“舶来品”的形态掺杂其中。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是市场经济,这一点毫无疑问。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对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一点也确定无疑。借用数字时代的话语,如果说西方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1.0版的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2.0版。市场经济有了“社会主义”这四个字,就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市场经济只讲市场的作用,中国市场经济则可以自信地讲两句话:“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社会可以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制度基础,做大做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相反。

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只有进行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列为重大举措之一,就是在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更进一步的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上,改革开放在站上高起点的同时,也意味着直面大挑战。事变时移,时过境迁,一些曾经产生过积极进步作用的行为模式可能会成为阻滞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桎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对改革开放前的旧体制、旧模式继续进行彻底的改革,还要对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不再科学、不再公正的体制模式、行为习惯进行再改革。

勇于全面深化改革,勇于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何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把已经做好的事情继续做下去并且做得更好,把已经提出来但还没有做起来或做得不太好的事情给真正做起来并且做好,把做得不太对的事情或者说曾经有意义但现在越来越不合时宜的事情给改正过来,都要在创新中找动力、找办法、找共识。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