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8-26 08:54 作者:于欢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因此,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发展底色。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代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实际情况,对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丰富与拓展而提出的一种先进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生动实践和理论创新。一是新质生产力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驱动力。科技创新能够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从而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通过影响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以及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新质生产力强调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解放劳动力。三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构建与其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市场体系、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四是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通过改革开放引入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实现国内外市场的无缝对接,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与生产要素,塑造绿色生产力发展典范。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内在联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性,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环境影响最小化、民生福祉改善提升最大化。新质生产力不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简单延伸,它代表了一种新发展理念下的全新生产模式,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于通过多维度创新模式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强调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新”的突破和“质”的飞跃。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研发绿色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通过改进管理方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组织效率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要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培养具有绿色技能的新型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与人才储备。要建立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健全科技创新制度,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充分结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政策落地,加速绿色可持续技术的研发、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技术和制度保障。要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如绿色金融、碳交易等,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技术、生物技术等,促进绿色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要寻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真正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将生态环境真正放到宏观经济治理综合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位置上。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我国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新质生产力要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因此,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是新质生产力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价、保护和修复。新质生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态理念,其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先进精准的生态环境监测和管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的完善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健全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产业结构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三是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模式。新质生产力鼓励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通过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等举措,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四是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促进生态平衡,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福祉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必须更加重视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执行力,有利于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改善和根本好转,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