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特征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4-08-09 10:56 作者:简佩茹 杨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具有哪些可持续发展的特征?这是运用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并用实践检验高质量发展成果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创新性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必然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创新实质是一种内驱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能。首先是科技创新,要以自主创新为抓手,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激励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政策优化、研发保障等措施上更加细化、持续完善,不断研发出高水平的原创性技术、引领性技术、超越性技术,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突破,抢占先机,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其次是制度创新,要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使生产关系适时动态地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及时突破和解决束缚、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堵点、问题,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再次是人才创新,要培养适应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人才,包括对科技领军人才、高素质劳动者、高水平管理者等各方面人才的培育、使用、尊重,形成完备有效的制度体系、培养机制和社会氛围;还包括思维创新,要突破过去已有常规思维、僵化思维、直线思维、惯性思维,秉持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质疑思维、立体思维,避免思维限制导致实践限制、发展限制。

创新效用综合体现在科技领域,聚焦核心技术、高新领域;在产业升级方面,强化创新应用、场景建设;在发展方式效果上,促进集中集约、高质量发展;在培育模式上,打造引擎赛道、示范平台,从而增强竞争优势、发展动能。

整体性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考量和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统揽全局、把握整体、掌握本质、抓好系统。既要从整体目标着眼,又要从当前目标着手;既要科学高效配置资源,包括生产资料、劳动者、土地资源在内的生产力全要素,又要在对各产业以及相互间发展规律把握的基础上,实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使其结构合理、配比适当、活力增强、质效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和解决好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对立与统一、目标与路径等关系,且新旧问题的相继性叠加、动态性转化、螺旋式推进,正是这一发展过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本质特征所在。

协调性

协调性主要表现在内部各要素、外部各部门以及内外部之间的协同,促进科技、金融、产业、市场协同发展、良性循环。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链条上,还存在多而较杂、长而不强、全而不精等不足,新技术研发还受制于人,供应链产业链还有卡点,资金链循环还不畅通,信息链尚未完全打通信息源与需求端之间的通道。要进一步破解深层问题,推动经济整体活力、动能有效释放。

协调性还体现在区域、城乡、人口资源环境、速度效益、公平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搭配得当和平衡发展。还有各项政策,如财政、货币、产业规划调控等的相互配合协调,从而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协调来保障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

生态性

从新质生产力发展角度看,生态性包含自然生态、制造生态、循环经济生态、人文生态等方面,这是我国整体综合实力展现、良性永续发展的生态性保障和支撑。

自然生态主要指环境保护以及自然环境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环境保护、生态治理,更有利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尤其是更直接便捷地打通、升级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模式,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制造生态主要是指绿色低碳生产、制造而形成的生态。新质生产力发展必然注重节能降耗、减少排放、提高能效。当前绿色低碳技术的运用已越来越广,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已明确。绿色低碳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只会更进一步加力加快推进,良好的制造生态形成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循环经济生态是在循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经济需循环,循环要优化,需要各种资源高效整合利用,如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潜能发挥,生产资源的有效组织、高效利用,管理资源的协调联动、保障支持,尤其是排放物的循环使用、副产品的充分利用,都将促进循环经济生态的再优化,综合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人文生态主要是指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文环境支撑,也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统一发展的共生模式。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利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改善人居与自然环境和舒适性,提升人文素质和文明程度。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也依赖于包括这些方面在内的人文生态的系统积聚和形成。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