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突破口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4-06-25 09:47 作者:郝思斯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下称“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围绕如何通过改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记者采访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韩强。

改革要不断深化,必须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应如何理解?

韩强: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改革要不断深化,必须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实际利益和需求出发去制定改革方案,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改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夯实群众基础,这样我们的改革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强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就是为了解决好制度的公正性和普惠性问题,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重要位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化改革必然会触及已有的体制机制和利益格局,改革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必须坚决做到“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重点,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

这是解决当前社会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实现,人民福祉普遍提升。但也要看到,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够公平、公正的现象,在老百姓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不公平不正义问题的反映也越来越强烈,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使我们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体现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

增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记者: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如何理解这一要求的重要意义?

韩强: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应该如何具体地从人民利益出发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深刻阐释:“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唯有牢牢扭住、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中不迷失、不偏航、不走样。

人民利益的内涵十分丰富。首先必须明确,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客观事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更使这种一致性得到了根本保证。但是,人民群众是由不同的群体和个人组成的利益主体,由于主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必然有不同的特殊利益;由于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视角视野等的差异,对利益的认识和诉求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环境利益等,也有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分。

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推动改革,必须正确思考和处理好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增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既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着力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改革必然面临许多新的利益调整,需要打破各种利益藩篱,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可能造成的利益冲突会更加复杂,在各种利益矛盾面前,想要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和动力,唯有更加聚焦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改革发展的目标。

当然,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并不容易,为此,既要强化整体利益引导,又要尊重和保障少数人的利益。既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要引导群众着眼大局、着眼长远,理性合理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要走法治化的改革之路,合理合法平衡各方利益,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统一。

记者: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在您看来,应如何使改革举措真正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做到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杜绝简单化、片面化?

韩强:谈及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

要切实站稳群众立场。立场问题是根本问题,一旦立场上出现错误,必然做出一些“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要更好地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这就要求,在群众工作中,领导干部不仅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群众有真感情,还要学会转换角色,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养成与群众的同理心,用群众的思维和群众打交道,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把好事做进群众心坎里,把业绩留在群众心坎里。

要坚持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尊重群众,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力量。其次,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不可能了解群众,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最后,要让群众评判我们工作的成效。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工作的好坏,必须由人民来评判,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标准。

要强化精准思维,聚焦不同主体解决突出问题。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注重普遍性,也要关注特殊性,尤其要聚焦不同主体的特殊需要,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精准性。例如,对农村居民来说,要着重补齐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短板,解决医疗、教育、增收等问题,推进乡村振兴和安居乐业;对城市居民来说,要着重解决住房、办事、托幼养老等难题,促进城市和谐稳定;对年轻人特别是毕业生来说,要着重解决就业问题,发挥其知识优势,等等。诸如此类问题,要分门别类,有重点地逐步解决。

要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一文中指出:“所谓对上负责,就是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所谓对下负责,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从来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两者统一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之中。”一定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两者根本一致、有机统一的基本理念,引导广大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下,坚持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福祉;要围绕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机制,形成正确的干事创业导向。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

记者: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在您看来,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要注意哪些问题?

韩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民心声是改革所向。我们从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如今,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我们仍然需要回答好“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等考题,做到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为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创造条件。

从发展问题上看,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把蛋糕做大,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进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从分配与公平问题看,必须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坚定走共同富裕道路,把蛋糕分好。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此外,也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从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上看,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严格公正司法,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关乎群众生活的现实问题上,要切实了解每家每户的安危冷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认识到精神文化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必须致力于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敏锐把握、精准分析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更高需求,推进文化建设的供给侧改革,优化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要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老百姓热切期盼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积极回应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