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4-05-28 10:32 作者:郝思斯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下称座谈会)时指出,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围绕如何把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向,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李志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记者: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如何理解在改革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

李志勇:“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改革方向问题事关改革成败。纵观社会主义发展史,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比我们早得多,但这些改革最终失败,其具体原因固然很多,最根本的一点是方向跑偏了、路子走歪了,没能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

改革的方向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中国改革刚刚起步,邓小平同志就强调:“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有些人提出,你们搞市场经济,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明确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他强调:“‘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向深层次推进,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胡锦涛同志鲜明地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不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成功秘诀,也是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

记者: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应如何完整理解和把握这一总目标?

李志勇: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这一总目标作出阐释:“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规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我国悠久的政治文化土壤,源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成于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的实践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必须倍加珍惜。“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只有构建起完备的国家治理体系,形成高效的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又可以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保证。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我们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的根本方向前进,在这一点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

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记者: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确保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

李志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确保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例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最核心的一条不能偏离”——“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坚持“三个不能变”——“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坚持“一个根本尺度”——“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等等。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贯穿改革全过程的政治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充分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党中央的权威和领导力是改革得以全面推进、不断深化,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推进各方面改革,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全国在改革上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保证了改革的正确方向。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增强理论自信,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不动摇、不偏轨、不折腾、不停顿,确保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符合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使我们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经济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决破除一切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要始终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记者: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如何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李志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越是艰巨,越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大原则,并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中央全会、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国两会、地方考察等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重点、主攻方向等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在于物质层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

制度和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坚定地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具活力的社会环境。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更具活力的建设主体,全面深化改革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人才支撑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动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记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做到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展开?

李志勇:要突出改革重点。谋划改革、推动发展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心任务,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在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统筹谋划好教育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和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

要把牢价值取向。改革只有一个指向,为人民而改革,这是改革的根本价值;改革只有一个标准,尊重人民意愿,这是改革的基本立场。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讲求方式方法。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方法。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既要统筹全局、心中有数,同时要善于抓住重点、牵住“牛鼻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既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又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协调性。改革举措要有鲜明指向性,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