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党课·理论 / 正文

思政课改革与创新须进一步坚持“八个统一”

——写在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之际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03-18 14:55 作者:隋牧蓉 石环钰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以下简称“八个统一”)。五年来,“八个统一”思想内涵被思政工作者广泛认同并成为思政课改革和创新的根本遵循。新时代思政课面临诸多挑战,要呈现有亲和力与感染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政课堂,要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须进一步坚持“八个统一”。

“八个统一”逻辑贯通,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向

“八个统一”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逻辑整体。“八个统一”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更好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功能。“八个统一”有机构成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系统理念和方法论体系,需要我们深入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解逻辑背后的规律性及其在思政课改革创新实践中发挥的引领力。

从理论逻辑的角度来看,“八个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它揭示了思政课教学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等要素的相互依存和互相影响。“八个统一”不仅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也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既强调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又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既强调灌输和启发的方法协同,也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方式并举,让学生的认识和知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八个统一”遵循认识的基本规律,是对思政课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性总结,是对思政课建设难题和困境的解答与克服,是在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结论,确保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开创思政课教学的新局面。

从历史逻辑的角度来看,“八个统一”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的深刻总结。从革命时期的政治动员到建设时期的精神激励,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思想引领,再到新时代的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回顾思政课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等要素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与形势的变化,思政课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八个统一”的提出,既是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的传承,对过去教育中出现的片面性和偏颇性进行的反思,也是对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新形势、新目标的前瞻性擘画。

从实践逻辑的角度来看,“八个统一”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和评价标准。比如,它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既要从理性和科学性上建构知识和认知体系,也要从感性和价值性上构建价值和精神世界;既要进行显性教育,又要注重隐性教育,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效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法治素养和历史思维等。这种实践逻辑的统一性,使得思政课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八个统一”要求明确,夯实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础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仅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培根铸魂的工程。“八个统一”体现了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要求,有助于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奠定坚实的教学工作基础。

“八个统一”蕴含思政目标,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八个统一”的贯彻实施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引导,鼓励学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方向;“八个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八个统一”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理智态度,滋养心灵,厚植情怀,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服务人民,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时代好青年。“八个统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基础与支撑,为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八个统一”指向教学课质量,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标准。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传授,又要关注实践应用,确保知识能够转化为实际能力;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课程设计、课堂组织和内容引导,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要进行显性教育,直接传递价值观念,又要注重隐性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坚持“八个统一”,教师就应该也能够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不仅要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八个统一”包括评价指标,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确立了准绳。仔细学习“八个统一”的内涵可以发现,其既是事前实施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向性遵循原则,本身也是事后评价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依据和尺度,或者说,至少是在比较宏观的层面和比较笼统的程度上标示了评价指标的方向和门类。传统的思政课评价体系往往比较注重学习的结果性和显性考核,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综合性素质、基础性思维、长远性素养等关注较为弱化。基于“八个统一”原则,可以构建出一个科学、全面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八个统一”构建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涵盖政治性、学理性、价值性、知识性等多个维度,能够全面反映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综合评价,以更全面地反映思政课对学生的教育实态。概言之,“八个统一”内含的评价指标维度使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有了实操基础。

“八个统一”指向清晰,厘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偏差

“八个统一”是对思政课建设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系统性概括,是对思政课的教育根本问题和教学重大问题的深刻回答。不难发现,每个“统一”针对了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的和实际的问题或偏差,并给出了解决问题和厘正偏差的答案。

具体思政课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多种问题或偏差。比如,政治性和学理性相脱节,只强调政治性,思政课被当作国家意志的“传声筒”和政策的“播音员”,将思政课庸俗化、标签化和简单化认识。只强调学理性,思政课所谓的“价值中立”使学生“四个自信”成为空谈,这就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思政课因为只强调价值性而可能使思政教学变成抽象空洞、话语霸权式的说教,或者因为只强调知识性而课堂变得黯然失色,这就必须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针对思政课实际中,教师自我陶醉性地将思政课纯理论化倾向、迎合学生性地将思政课去理论化倾向、简单粗暴性地将思政实践去理论化倾向,就必须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针对本本主义的教学态度与照本宣科的“保险课”,以及脱离教材的“热闹”课堂现象,必须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同理,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强调防止过分的“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教学理念运用到思政教学中;对于“以反对‘灌输’为名而否定思政课理论教育的必要性”的错误认识,则必须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厘清二者“鱼”和“渔”的逻辑关系;对于实际中只强调思政课程、只强调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协同的实践偏差,则必须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来指导和评价思政工作。

可以说,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都可以归因于没有很好坚持“八个统一”,而解决问题的答案也都包含在“八个统一”中。

言而总之,新时代坚持“八个统一”办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本的需要,“八个统一”不仅是思政课改革和创新的遵循原则,也是评价思政课效果的重要依据,更是思政“金课”的“金”标准所在。要办好思政课,要使学生在让人口服心服的、生动多彩的思政课上有获得感,必须打好“八个统一”组合拳。

供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