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调查研究 / 正文

飞太空

——陕西苹果报告之四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30 09:07 作者:陕西农村报记者 赖雅芬 黄敏

自走式果园作业平台开回来后,路红珍(前中)迫不及待地在自家果园里展示(资料照片)。 陕西农村报记者赖雅芬摄

村民在路红珍的园子里帮忙采摘苹果(资料照片)。陕西农村报记者黄敏摄

一颗苹果,能让黄土高原裹上“红腰带”,能让山梁沟峁披上“绿被子”,能让果区百姓鼓起“钱袋子”;一颗苹果,能在塬上塬下释放价值,能在逐梦九霄的浩瀚苍穹大放异彩。陕西苹果,是“致富果”,是“振兴果”,是七上太空的“飞天果”。

活了大半辈子,路红珍还是第一次看到航天员在太空吃苹果,而且吃的还是他家果树上结的苹果。

“这样的好事儿,过去想都不敢想,我这高兴劲儿现在都没过去。”11月27日,尽管自家的苹果“飞”上天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延安市洛川县槐柏镇洼里村53岁的果农路红珍提起这茬,还是一脸激动,“听说陕西苹果这次又跟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去太空了,真给咱果农‘长脸’。”

陕西苹果是中国空间站的“常客”,没有扛硬的实力,咋能在天上“溜达”七回?

纾困

最近,果园里还有些活儿。一大早,路红珍就急匆匆出了门。沿路走,两边都是苹果园,到了自家地头,他差不多把村南的示范园瞅了个遍。

作为村里第一批建矮化密植园的人,自打树栽下,路红珍一天要往园子跑好几回。哪怕转上一圈啥也不干,他也觉得美气。村里人开玩笑说,他对苹果树比对自家娃都上心。

不怪路红珍上心,眼前这片园子长成这样确实不容易。

2019年,在陕西苹果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时候,路红珍家的几亩乔化果园正面临着树龄老化、品种落后的窘境。正常年份,凑合保本;遇上灾年,还得赔钱。路红珍几次都动了挖树的念头。

也是那一年,陕西开始推行苹果矮化自根砧密植栽培模式,省地、省肥、省水,比乔化栽培模式更有前景。他一下子就动心了。

一个人弄,成不了气候,不如动员大家一起干。有了这个想法,路红珍思量着先从几个“老把式”入手。

结果,有人没兴趣,有人不相信,但也有人想试一下。

“大家都把心放肚子里。这新品种结果早、产量高,谁种谁挣钱。”路红珍拍着胸脯说,“虽说刚开始投资大,可用不了3年,就能稳稳回本。都是乡党,我还能糊弄你们?”

开头不算顺利,路红珍也没打退堂鼓。一趟趟地跑路,一遍遍地算账,总算有11户果农跟他站成了一队。一伙人买苗子、栽杆子、搭架子,前前后后忙了两个多月。

张建民11亩、王苏琴10亩、路小军5亩、路红珍4亩……当年4月,洼里村第一批105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建成了。

头一年栽树,第二年就结果,1公斤苹果卖20元钱,路红珍当年就收回了本钱。这下子,村里人彻底信了。路红珍嫌4亩太少,第二年又栽了8亩。

800、5000、10000……随着一亩地的套袋数噌噌往上涨,洼里村示范园面积越来越大,今年超过了400亩。

路红珍一天到晚守着果园,苦下得多,树也没亏他。去年,12亩园子给路红珍送了个“大礼”——直径80厘米以上的果子占到95%,总收入超过30万元。

这两天,路红珍家的苹果摘完了,库里存的苹果也卖了高价。清园的时候他就开始盘算:趁这势,把园子再扩大几亩,一年还能多卖些钱。

突破

路红珍之前是镇上的果树技术员,肚子里装了不少“真东西”。放到自家园子,拉枝、刻芽、疏花、套袋、上肥……每个环节他都十分精心,生怕哪一环没有跟上耽搁了事。

过了小雪节气收网,等到清明节气放网。建了矮化密植园后,收放防雹网曾是路红珍的头疼事。“一天给150元工费,有时候还找不来人。自己搭着梯子爬上爬下,不安全不说,效率还上不去。”路红珍和媳妇商量了一下,就把一台自走式果园作业平台开回了家。

“一共花了3万元,除去国家补贴,我才掏了1.8万元。”务了多年果园,路红珍越发觉得,光靠人力已经跟不上趟了,“有了这高科技,往后收网放网、修枝剪叶、套袋摘果都不愁了。一年光人工费就能省1万多元。”

水肥滴灌、防雹减灾、“果畜沼”生态循环……这几年,一项项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技术在果园“扎根”。陕西苹果品质好了,销路广了,名声都“飞”到天上去了。

2021年6月,延安苹果“坐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开启了首次“太空之旅”;同年10月,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延安苹果又跟着航天员去太空“出差”。

“同样种苹果,为啥人家的苹果能‘上天’,咱的就不行?”路红珍高兴的同时又有点失落,往果园跑得更勤了。开春新发的枝,全部拉弯刻芽;5月份开始,喷施有机水溶肥;从果树开花到果子下树,几十道工序全部标准化管理……“要是咱的果子也上了天,那是几辈子的荣耀呀!”累的时候,路红珍就这样给自己打气。

终于,心心念念的好果子让他种出来了!

2022年6月5日,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延安苹果又进入了太空。

“咱屋的苹果终于‘飞’上天了!”那一刻,守在电视机前的路红珍激动得“噌”一下站起来,两只手都拍红了,来来回回只会说这一句话。

这是路红珍种的苹果第一次“上天”。但对陕西苹果来说,这是又一次熟门熟路的“太空游”。

目前,陕西苹果已连续7次“飞天”,可谓“火”得一塌糊涂。

蕴力

这两年,峁上梁上的果树眼见着变多了,家家户户都靠着苹果挑上了“金扁担”。

“好吃的苹果是下苦换来的,你对树好,树就亏不了你。”务了几十年果园,路红珍对果树越来越有感情了,“只要种得好、管得好,好果子还没下树就被包圆儿了,来晚了就抢不到。”

想当初,为了种出好苹果,洼里村人也是下了势。30元一株的新品种树苗,大伙儿眼都没眨一下,一口气就买了1万多株;建园用的水泥杆从山东威海往回拉,满满5大车,光运费就6万元。

钱掏了,苦下了,红火的日子也来了。如今在洛川,95%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60%的果农年收入超过10万元,70%的果农开上了小汽车……

当下的日子好归好,但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一家一户的量太少,卖不上价,能不能试试‘把把菠菜不零卖’?”去年,路红珍成立了洛川县福布拉斯苹果专业合作社,领着44户果农一起闯市场。

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1公斤果子卖到了10元钱。抱团取暖的效果出来了。“下来再建个果库,啥时候行情好啥时候卖。”路红珍铆足了劲儿要把事往大了干。

这几年,陕西苹果产业飞速发展:产前环节,从“只要栽棵苹果树”到“要选一个好品种”,基础越来越好;产中环节,从“靠天吃饭”的粗放型管理到“一树一策”的精细化管理,脚步越走越稳;产后环节,从“地头论堆卖”到“网上卖、论个卖”,品牌越叫越响。

庄稼人爱算账。不管是种粮还是务果,秋收一完总要掰着指头细细算一遍。肥料、套袋、人工费等等,大账小账都刨过,路红珍兜里最少净落38万元。

眼下,一片片果园冬管正忙,一棵棵果树正蓄积着新的力量。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