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自信,它是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自信,是对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自信,是对汇聚人民群众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信。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思想的力量。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指导我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回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成为我们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以宽阔视野、前瞻眼光、改革精神回应中国发展的时代课题。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布局,把握世界现代化发展大局,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完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又敢于冲破落后思想观念束缚;既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坚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勇于探索发展道路、创新体制机制;既善于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又坚决抵制“西化”“分化”冲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强大定力和坚定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历史自信更加坚定、历史主动愈益增强。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是坚定历史自信的生动诠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自信不是从天而降、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我们党从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伟大奇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摆脱了被压迫、被欺辱的命运,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党和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重拾了历史自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开辟了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党和人民的信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增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成功探索出具有厚重历史底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最好注脚。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合法权利,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与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结合起来,筑牢公平的治理基础,彰显正义的价值追求,把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贯彻体现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