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各级机关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执勤值班工作人员的集中时间点,充分体现着组织对一线群众的关爱关怀。
慰问,基础是慰,重点是问。慰问时,一缕温暖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一次真诚的握手,都能让慰问对象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只有带着真情实感,才能把组织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但现实中却有这样的现象:“慰问品递到手上、相片传到工作群上、转身回到车上”,这样看似履行“慰问手续”的问题比比皆是,这样的慰问并不能把温暖和真正的关怀送到慰问对象的心中。
节前慰问,落脚点在于饱含深情,真“慰”实“问”,多“问需”“问难”“问计”,不能浮在表面。开展节前慰问之前,应当对慰问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更要关注慰问对象的挠头事,是否需要组织协调解决。慰问时,要“面对面”坐下来“唠一唠”,唠出实情、唠出真情,唠出存在困难的根源,对慰问对象亟需解决的疑难杂症要实行“清单式”管理,逐项予以解决。
慰问,不仅要把温暖“送下去”,更要把金点子“带回来”。慰问是开展基层调研的大好时机,要把节前慰问当作大学习、大交流、大提升、大转变的绝佳契机,以更实的作风问计于民,用重“绩”替代重“痕”,让留“心”取代留“迹”,详细询问慰问对象年后的工作规划,善于在交谈中了解慰问对象的真实想法,摸清思想动态,充分发挥慰问对象的群策群力作用,问出工作“真经”,问出单位建设“良方”。
慰问,尤其是要做好“下篇文章”。慰问实不实,关键看行动。应根据慰问对象和实际需求,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精准找出问题根源,积极为其想办法、出主意,对症下药制定好解决措施,要接二连三地送政策、理思路、教方法,将想法变成改变发展面貌的“加油站”,让“加油站”成为产生效果的“动力泵”,做到精准施策、靶向治疗,节前慰问才能真正成为既暖心又惠民的“民心工程”。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只有手捧一颗真心、带着一片真情,用情用力把慰问对象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开心事、舒心事、暖心事,才能树立党委机关的良好形象,拉近各级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向上的发展环境,这样的节前慰问才不矢慰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