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总结为党百年奋斗的主要历史经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更加需要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特征的群众路线工作和践行方式方法,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深入理论解读:把握群众路线的三个维度是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基础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群众路线是制胜法宝之一,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把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对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总体概括和基本特征充分体现。
“一切为了群众”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价值取向,党员干部要时刻坚持群众路线,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繁荣、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成就显示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从发展的动力、发展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内外联动和发展的社会公平正义五个方面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价值内涵。政治上,注重不断畅通民主渠道,维护人民各项权利,切实保障人民的监督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和热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习近平指出: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 坚持文艺服务于人民是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价值指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主体,人民的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来源,必须坚持倡导文艺的人民性,强调文学艺术的人民立场。社会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促进全社会教育公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都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追求与努力。 2013 年,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是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根本指针,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重要体现。
“一切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习近平指出: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百年历程中,人民群众始终都是中国共产党坚实的依靠力量。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历程中许多改革都是由基层群众自发推动、自下而上形成的,充分显示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是对广大人民的实践进行调查,综合分析研究群众的关注、建议和观点,使之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方针政策。“到群众中去”是指将从人民群众实践中形成的方针政策又放回到实践中去动员和宣传群众,变成群众的理性认识和自觉行动。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从温饱不足、总体小康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党的十八大开启了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伴随着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如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体现了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的时代特征。
二、推进方法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是提升新时代群众路线工作的途径
新时代群众路线的践行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既呈现了历史机遇又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群众路线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动员群众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群众路线的概念,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决定》指出: “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展示了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新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新技术,完善网络群众路线工作。
在指导思想上,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秉承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主动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网民群众积极上网表达合理的民意民愿,重视网络群众的诉求,并通过不断创新网络平台内容和参与方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汇聚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广泛的同心圆力量。
在物质基础上,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人民共享科技发展成果。抓住当前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把握 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完善信息公开、发展“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构建“数字社会”,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注重提升网络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网络带宽和移动通信的建设力度和服务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网络使用服务。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和弱势人群的网络教育,积极消除“数字鸿沟”,提够更多的优质网络信息资源,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在服务能力上,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党员干部需要加强“互联网+”的理念,把握新时代网络群众工作的新特征和新规律,不断创新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融入到和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政务服务、教育提升、医疗保障、文化建设以及社会救助等方面工作中,充分运用新的信息传媒手段,包括微信、微博、短视频、公众号、论坛和政务平台等方式主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新时代网络群众工作的效率。同时,以包容和开明的心态看待广大网民的不同意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思考和解决,注重网上积极收集民意、网下努力解决群众问题,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吸纳网民的合理化建议,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在处理网络群众投诉和矛盾纠纷调处等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顾及群众的情绪,全面有效地采集网络民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网络群众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在管理机制上,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空间,完善网络空间的管理机制。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工作,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呈现的“双刃剑”特点,更加注重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网路话语主导权,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不断增强话语表达的亲和力和话语内容的说服力,使网络内容生产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才能更好地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一方面既要把网络作为畅通民意的窗口,让网络成为同群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更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守主流意识形态主阵地,坚持依法管网治网,优化网络生态链,构建网络安全体系。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网络信息发布、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机制,二是网络舆情预警和防控机制。切实做好网络舆情预知、预警和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保障网络信息和民意的畅通传达、实现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沟通有效性。同时积极加强门户网站的建设和监控维护,发挥政府门户网站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并及时有效回应网络民意。
习近平总书记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强调“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继续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汇聚人民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